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丨烟台山:从被迫开埠到革命风雨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烟台报道
烟台的历史,烟台山见证。风格迥异、时代气息浓郁的近代领事馆建筑群,记录了被迫开埠的特殊历史;烟台山顶矗立的抗日烈士纪念碑诉说着革命的艰难、浴血的荣光。近日,山东省委外办“云话山东”系列外宣活动第一期之“献礼建党百年——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专题宣传活动走进烟台山。
被迫开埠,17国列强相继建领事馆
盛夏时节的烟台山,林木葱茏,清秀幽雅。亚洲现存最大的近代领事馆建筑群浮现眼前,烟台山上的烟台开埠陈列馆就是美国领事馆官邸旧址,东侧建筑为官舍,西侧为官邸。挪威领事馆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是至今为止烟台市唯一的一幢挪威建筑。
时间回到1861年,烟台开埠后,列强纷纷来了,先后有17个国家在烟台山及周围建立了领事馆,这一座座建于二十世纪初的建筑记录了烟台作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的特殊历史。
烟台开埠陈列馆里珍贵的历史实物、图片则展示了“开埠”对烟台带来的影响。烟台被迫开埠之后,外国列强纷纷在烟台设立了邮政电报机构,烟台也成为了山东省第一个设立邮政的城市,在烟台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生产葡萄酒的工厂,烟台还拥有中国最早的制钟厂。
据烟台山文物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春国介绍,1861年,根据中英、中法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北方最早开埠城市之一和山东省最早的通商口岸。外国列强纷纷踏进烟台,在烟台山及周边地区修建了大量领事馆、洋行、邮局、教堂等近代建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
1861年烟台被迫开埠,1862年东海关建立。东海关不仅是长江以北首批海关机构之一,还是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
一直到1945年,东海关税务司署的主人有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等,可是一直没有中国人。直到1945年8月24日,东海关回到人民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1949年11月,东海关改名为烟台海关。
据烟台市博物馆副馆长王金定介绍,在解放战争时期,东海关对山东解放区乃至全国解放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承担起恢复港口贸易、沟通物资交流、运输军需用品的责任。作为当时唯一可以和港澳、南洋、韩国通商的口岸,东海关一方面出口粮油、花生米、苹果等物资争取外汇,另一方面进口煤油、柴油、汽油、纸张、医药用品等紧俏物资,缓解了民用和军需问题。
烟台海关被誉为“新中国海关干部的摇篮”。王金定解释说:“随着新中国各地海关的建立,全国急需政治可靠、精通业务的干部。烟台海关选派了130多名优秀干部南下北上,北到满洲里,南到海南岛,西达新疆边陲,支援海关建设。”
曾在此以少胜多横扫5000日伪军
从备受屈辱到奋起反抗,烟台山便是最好的见证。
在烟台山顶矗立着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碑高8米,碑顶有红五角星。碑正面镌刻着“民族英雄垂名千古”八个大字。1945年根据胶东行署指示,为纪念在抗日战争第一次解放烟台时牺牲的89名烈士,建立该纪念碑。
这里曾发生了著名的“红旗插上烟台山”事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往日在烟台狐假虎威的日伪军摇身一变,打出“国民革命军”的旗号。当时敌军集结兵力共计5000多人,而我军攻城部队只有2000人左右,数量上敌众我寡,但政治上我胜敌败,我军士气高昂。在八路军和工人武装的内外夹击下,我军势如破竹,将红旗插上了烟台山。
张春国介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地区有22万人参军,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7.6万人。胶东地区组织支前民工260万人,其中仅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就有胶东30万支前大军。烟台也是抗日战争以来,我军收复的第一座沿海城市。
今天,烟台山依托其重要的革命文物遗迹、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完整的近代历史建筑,成为烟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山上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烟台山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烟台山已经成为烟台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更是指引前行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