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记|孔繁森:外事活动也内行

··

大众日报记者 戴玉亮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献礼建党百年——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专题宣传活动,选择在聊城启动,地点定在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服务中心(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举行,不无道理。因为在外事活动上,孔繁森也是一位行家里手。

  5月8日,记者来到莘县国有马西林场。一个由平房构成的大院,和门口一块写着“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中国2606项目部办公旧址”的牌子,是这个林场成长的见证。资料显示,马西林场经营总面积10912.9亩,分设7个营林区,有林地面积9000亩。当地干部称,这个林场不仅在防风治沙、改善气候、促进农业丰产丰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还提供了大量的林产品。

  深入马西林场,放眼望去,一排排高大的树木齐齐列队。在这初夏时节,林场绿盖遮天,清风拂来,植物本真的气味使空气更加怡人。这片鲁西的大“肺”,被当地人称为“马西绿洲”。

  马西林场的形成与发展,与孔繁森密切相关。1981年至1985年,孔繁森在莘县任县委副书记。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中国的2606项目,即莘县造林工程在1982年至1988年间执行。

  历史上,莘县境内的黄河故道形成高低起伏的沙丘荒漠,带来严重的风沙危害。20世纪50年代初,当地建立国营王奉苗圃,1962年苗圃改为国营王奉林场,面积2907.9亩。为进一步治理沙荒,1980年7月,当地从林场周边新征沙荒地8005亩,面积扩大到10912.9亩,定名为国营莘县马西林场,并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1982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投资2000万美元,以马西林场为基础,在马颊河以西4个乡镇营建2606项目林。

  1984年3月,世界粮食计划署通知莘县,于6月到莘县对项目一期工程进行中期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继续执行。这个中期评价至关重要,既关系世界粮食计划署是否同意莘县续建二期工程,更关乎国家声誉。莘县县委研究决定,接待工作由孔繁森总负责。

  马西林场负责人石斌回忆说:“孔书记对准备工作要求十分严格、细致。现场路线、访问农户的安排、接待条件的改善、外宾的生活习惯、服务员的礼仪、服务等,他都布置得一清二楚。他常说:周总理说过,外交无小事。因此,方方面面都要十分注意。”

  1984年6月下旬,世界粮食计划署考察组一行4人在莘县考察了3天,并给出了如下评价:“对项目出色的质量和工作的高效率印象很深。”项目二期工程因此顺利进行。

  1988年,10万亩林海建成,马西人民战胜了风沙灾害,农业生产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1985年,孔繁森离开莘县,但不管到哪里工作,他始终惦记着这个项目。孔繁森二次进藏后,几次写信询问项目林管护情况。他说:这片林海来之不易,是马西人的命根子。

责编:巩小龙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