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答海报新闻:通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动当地发展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究竟有何促进作用?
“我们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过程中,特别注意把革命文物的保护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因为当年革命老区的人民为了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5月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了海报新闻记者的提问,他强调,“今天,革命老区的人民为了保护这些革命文物,也付出了很多,因为保护文物本身要有投入的,是要付出的,所以今天革命老区的人民依然为我们做着牺牲。”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赵一帆 摄)
通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来推动当地发展
顾玉才告诉记者,作为文物部门,非常有必要通过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来推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改善民生、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早年我们抓了两个片区的试点。”顾玉才一一举例。
延安是革命圣地,也是革命文物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地方,经过多年的努力,延安整体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提升了很高的水平。2019年去延安的游客7308万人次,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一些影响,带来的旅游收入是495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同时,国家文物局结合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政策,对赣南的革命文物加大保护。赣南是中央苏区最核心的部分,相对比较困难。“我们从2014年以来支持赣南中央苏区累计投入了20多亿元,通过这些革命文物的集中连片保护,很多地方开辟对外的参观旅游,一些革命旧址成为当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直接为当地群众服务。通过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为止,赣南已经有54个县顺利脱贫,脱贫成果当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红色旅游带来的。”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这个村子是湘南一个比较贫困的村子,通过‘半条被子’博物馆擦亮了红色旅游的名片。”顾玉才告诉记者,现在每年到沙洲村去参观旅游的人数非常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推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概念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在以上提到的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国家文物局推出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概念。
顾玉才解释称,国家文物局联合四个部委,公布了37个革命文物集中连片的重点区域,希望能够复制延安和赣南的经验,对革命文物进行集中的、整体的保护利用,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就是推进革命文物的整体保护,我们会以片区建设为抓手,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统筹规划、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包括合理利用,系统推动革命文物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从单体革命文物保护向革命文物、旧址群体保护转变,革命文物本体保护向本体和环境整体的综合保护转变,强调系统观念。”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司长刘洋认为,“十四五”期间的革命文物工作,需要强化系统观念,加强对革命文物系统性、整体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