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天天学 红色冀鲁边】06两个枣霸的闹剧

··

  编者按:冀鲁边区东临渤海,北接京津,津浦铁路纵贯南北,自古即是战略重地。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2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枣林烽火不熄,革命洪流奔涌。

  为弘扬冀鲁边区革命斗争历史的故事,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将连续刊登《红色乐陵—枣林烽火故事集》,集中收录43篇故事,均有史料为据,原始素材大多来自事件亲历者或知情人的口述回忆。

乐陵枣树(图片来源于网络)

枣农晒枣(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个枣霸的闹剧

  乐陵一带有一句顺口溜:娶媳妇打幡儿,热闹的出尖儿。这句话可不是随便一说,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话说1937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给乐陵县颁布了一项特殊的税赋,名曰“红税”,就是专门针对小枣征收的税。当时,其他县市只种粮食,而粮食因旱涝频发而产量极不稳定,唯有乐陵县的枣树能够旱涝保丰收。韩复榘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硬给乐陵增加了这一税种。规定每棵枣树每年缴纳三块钱,按当时的粮食价格折算,三块钱相当于三十斤谷子;另外,枣子上市买卖双方也得交“红税”。上行下效,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对策,层层加码,枣农们苦不堪言,都逼得活不下去啦!

  乐陵城西大李家村有一个大枣商,名叫李少林,是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内弟,借着宋的影响当上了包税商,垄断了城关、朱集、东辛店、姚千家几处红枣市场,凡是在上述市场交易的枣农,不管是谁,一律缴纳“红税”。如有违抗不交者,轻则挨打受骂,重则给你扣上一个抗税的帽子,拖进县衙,掐监入狱。

  李少林的强势征税,不仅引起了广大枣农的愤慨,也引起了另一个枣霸的不满。此人人称疤瘌刘,是土匪司令刘景良的亲弟弟。这小子长得五短身材,从小净干些偷鸡摸狗、堵人家烟囱的勾当,还特别爱跟人干架,脸上被人家砍得横三竖四的净伤疤。

  别看疤瘌刘长得不咋地,歪心眼子却是一嘟噜一嘟噜的,仰仗他哥刘景良的势力当上了大枣贩子,在乐陵市场上低价买,运到外地高价卖,从中牟取暴利。

  常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少林和疤瘌刘作为乐陵县两个最大的枣霸,他们名义上称兄道弟相互来往,可又应了“同行是冤家”那句老话,他们暗地里较劲,互相提防着对方。

  先说疤瘌刘,看着李少林强征红税,日进斗金的生活,既羡慕又嫉妒,便想捉弄一下李少林,打击一下他的气焰。

  这天,李少林接到了疤瘌刘的下人送来的一封请柬,说是他们家主人要出殡,要他某月某日务必参加。李少林如堕五里雾中,心想:“昨天还在红枣市场见到他呢,怎么说死就死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疤瘌刘并没死,他是要“出活丧”。

  何谓“出活丧”?当地老年间传下的一个民俗,就是人在活到一定年纪以后,身体还结结实实的,就假称寿终正寝,然后给亲朋好友撒丧帖,按照正常亡故办一次丧事,为的是名望,体验一下“人在人情在”的感觉。具体到疤瘌刘身上,他出活丧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顺带收礼钱。你想啊,他在乐陵名气大,交际广,认识的人多,如果都来随一份礼,他不狠实的发一笔财吗?

  李少林收到疤瘌刘的丧帖后,心中暗骂:好你个贪欲鬼,敢敲你爷爷的竹杠,主意够损的。

  骂归骂,到了疤瘌刘出殡的这天,李少林还是按时吊唁来了。一进疤瘌刘所在的村子,就听到传来阵阵鼓乐声,及震天响的“神枪”声。李少林来到疤瘌刘家一看,嚯,比真死了人还热闹呢!只见彩棚搭了足有百米长,吹鼓手站立在两边,鼓着腮帮子,或吹或拉十分地卖力,彩棚内停着一具松木棺材,疤瘌刘端坐在棺材旁边,笑呵呵地看着面前的孝子贤孙。那些人身穿孝衣,腰扎麻绳,头戴孝帽,手握哭丧棒,领头的举着招魂幡,一同跪在空棺材前扯开嗓子干号:“我那亲人呐,你咋死得这么早呀!我们还没来得及孝顺你,你咋说走就走了呀!”

  李少林看罢这种光景哭笑不得,这不是一场闹剧吗?可既然来了,也得按程序走啊。死者为大,于是他冲着空棺材作了个揖,磕了三个头,并随了一份礼金。

  李少林冲着空棺材磕头时,旁边的疤瘌刘那个得意啊,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李少林回到家,心中十分懊恼,既心疼随的礼钱,又觉得给疤瘌刘下跪磕头丢了面子。不行,这个面子一定得想法找回来。

  李少林想来想去,想出一个以牙还牙的馊主意。

  不几日,疤瘌刘也接到了李少林送来的请柬,要他在中秋节这天去吃喜酒,李少林的儿子要结婚了。

  疤瘌刘一听就愣住了,李少林现在膝下无子无女,怎么忽然冒出一个儿子,还要结婚了?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李少林先前有个十几岁的儿子夭折了,他现在给儿子说了一门阴亲。更让疤瘌刘生气的是,李少林结的这门阴亲,还是攀了个有权有势的高门槛。原来,鬲津河北岸(河北)有个姓吴的大军阀死了个闺女,军阀门庭显贵,更在乎祖坟里不可有孤坟一说,李少林听到消息,立即托那边一个亲戚做媒,为他死去的儿子说成了这门阴亲。

  此时距离中秋节还有一段日子,李少林要为儿子娶阴亲的事却传开了,人们议论纷纷,都说李少林这个大坏蛋,不但强征“红税”,打白条赊购枣农的枣子,还借机收礼,大发不义之财,真不是东西啊!

  后来这事传到了杜步舟耳朵里。杜步舟打鬼子捉汉奸可是有一套。为了核实此事的真伪,他四下里访问枣农。

  一个老汉气愤地对他说:“国民党给我们定下的‘红税’本来逼得我们就活不了啦,偏偏李少林又当上了包税商,他买了俺的枣子却一分钱也不给,俺还等着卖了枣子给老伴抓药呢!”

  杜步舟问:“他不给钱,你怎么还卖给他呢?”

  老汉说:“不卖给他能卖给谁啊,红枣市场都被他霸占了。一开始他也没说不给钱,只说钱不凑手,先打个欠条,等有了钱就结账。可是枣子卖给他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想找他要钱,赶上他心情好就说没钱,心情不好就是一顿揍,一点道理也不讲。”

  像老汉这种卖了枣子只拿到一张白条的情况比比皆是。杜步舟越了解越生气,心想:“我一定想法治一治这家伙,让他把欠枣农的钱还给枣农。”

  杜步舟把拿着李少林欠条的枣农都召集到一起,跟他们说了自己的计划。众人一听齐声说好。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这天,在通往李少林家乡的大道上,走来了一群人。这些人分两种不同的打扮,左边的是一拨穿着白孝衣的男女,领头的打着招魂幡儿,哭哭啼啼地簇拥着一具红漆棺材,棺材上贴着大红喜字,看起来不伦不类的,非常滑稽。右边的是一拨穿红挂绿的男女,他们每人胸前别着一朵红花,是专门迎接新娘子的亲属,嘻嘻哈哈,丑态百出,嘴里还不停地叨念:“新人送洞房哦,喜气带回家呀;富贵凭天过哦,白头不分离呀!”

  这群人正是李少林为儿子娶阴亲的,队伍渐渐分成两队,一队奔向李少林儿子的墓地,一队走向李少林的家。

  到了晚上,李少林家的大院内张灯结彩,一片欢声笑语。东西厢房,一边是吹鼓手们在敲锣打鼓,笙箫管乐,一边是民间小剧团在演出地方戏曲《龙凤呈祥》;北上房全部坐满了客人,男女宾朋围着八仙桌胡吃海喝。那个疤瘌刘就在里面呢。

  李少林穿着绸缎大褂,胸前戴着大红花,端着酒杯挨桌敬酒。他来到疤瘌刘跟前,笑呵呵地说:“谢谢刘兄光临捧场,叫你破费了。”

  疤瘌刘心里虽然暗骂李绍林,表面上却装作不在乎地说:“李兄这话说的,咱兄弟们何谈破费?不过说真的,你想出来的这招够厉害的。不但能攀上高门台子,还能收一笔不菲的礼金,可谓一箭双雕!”

  李少林正想反驳几句,忽然听到大门外一阵喧哗声,接着一家丁进来禀报:“掌柜的,外面来了一帮人,吵吵嚷嚷来喝你喜酒,可是他们又没随礼的样子。”

  李少林愣了愣,说:“来的都是客,让他们进来吧。”

  片刻,一群男男女女涌了进来。领头的正是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团长杜步舟。

  李少林看看面前这些人,个个面熟,都是曾经卖给他枣子的人。再看领头的这位,他更认识了,刚刚在黄夹镇树大旗起义的杜步舟。看他们怒气冲冲的样子,就知道来者不善。想到这里,李少林堆起满脸笑容,说道:“各位请落座,进了我李家的门,就是我的贵客,来来来,坐下一起喝酒!”

  杜步舟走到李少林跟前,从腰里拔出匣子枪“啪”地拍在桌子上,冷笑道:“姓李的,今天大伙来不光是喝你的喜酒,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找你!”

  李少林哪里见过这阵势,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结结巴巴地说:“杜团长,啥、啥重要事您说。”

  杜步舟说:“你买了乡亲们的枣子这么些天了,账也总该结了吧?”说完向众人一努嘴。

  众人会意,纷纷掏出了李少林打给他们的白条,举到李少林面前嚷嚷起来—“这是你打给俺的白条,证据全在,今天不还钱饶不了你!”

  “不拿钱跟你没完!”

  “拿钱来……”

  杜步舟把桌上的匣子枪拿在手里,转了个漂亮的圈儿,然后轻轻吹了吹枪管,盯着李绍少林问:“说,到底认不认账?”

  此时的李少林犹如案板上的猪头肉,哪里还有反抗的份儿,只得哆哆嗦嗦地说:“我认,我认,可是……”

  “可是什么?你不会又想说没有钱吧?”杜步舟环顾了一下四周,“今天这么多来捧场的,这礼金收了不少吧?”

  李少林抹了把脸上的汗,点头哈腰地说:“有钱,有钱。”

  此时,疤瘌刘一看情况不妙,脚底下抹油,偷偷地溜走了。

  就这样,李少林老老实实为枣农兑现了赊欠的枣钱。

  这正是:

  枣乡奇事一桩桩,两个枣霸逞英强;

  一个来把死人娶,一个活着愣出丧;

  抗日英雄杜步舟,率领乡亲讨枣账;

  枣霸无奈把错认,两场闹剧终收场。

责编:黄新
审签:赫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