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别让一条实线“划丢”了交通执法的初衷
··
孙华飞
4月12日,“62万车主在佛山同一岔道口压线被罚,总罚款超1.2亿元”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对此广东省相关部门专门派出工作组赴现场调查。当晚,佛山交警发布通报称,网传62万人在该处被罚消息不实,实际累计抓拍交通违法行为18万宗,并表示将对该路段的标志标线进行优化整改。
因高速岔道口提示标识设置不合理,一条长实线变成了“印钞机”。无论是网传的62万人被罚,还是官方通报的18万宗,作为某一路段的交通违法情况,这都不是个小数目。而且通过网友航拍的短视频可以看到,该岔道在短短3分钟内竟有27辆车压线,高频率的交通违法足以说明此处的标线“有问题”,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也理应早被交警所注意到。
但当事件曝光后,佛山交警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还以“此路段标志标线验收合格,司机有足够时间、距离遵循交通信号指示安全行驶”进行回应。这不仅没有打消公众的质疑,反而助推了网络舆论的声讨,多辆车在此处仓促地压实线变道,这种“集体违法”的现象绝不是一时巧合。
交通执法的初衷,是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以保障道路安全高效通行。交通罚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交管部门作为道路交通的守护者和群众利益的维护者,面对一个“违法数据异常”的岔道口,应该站在车主的角度,多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交通违法行为,怎么尽可能避免这些行为的出现。而不是仗着“验收合格”“变道压实线是事实”等所谓正当的理由,对群众反映的交通标记问题视而不见,任由交通违法和罚款的发生。而且车辆压线变道也增加了道路安全的隐患,交警不该“守株待兔”式地以罚代管。
一段让车主频频被罚的高速路是怎么被合格验收的?这个问题就交由工作组的调查结果来回答吧。但值得肯定的是,随着事件舆论的持续发酵,佛山交警从一开始的“理直气壮”到深夜的“排查整改”,只花了一天时间便认识到问题并着手解决,反应迅速,也算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群众、服务群众,明知路上“有坑”却看着车主往里掉,这违背了为民、便民、利民的工作宗旨。对于交管部门来说,工作上该多些主动作为,少些舆论倒逼,可别让一条实线“划丢”了交通执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