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青岛最后的海盐场迎来收获季 千亩盐田预计产量超6000吨

··

  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青岛报道

  进入11月份,在位于青岛城阳区的罗家营海域附近,青岛东风盐场迎来海盐的收获季。作为青岛最后的千亩海盐场,东风盐场坚持古法制盐工艺,每年都要历经近8个月时间,通过纳潮、制卤、结晶、收盐集坨四个阶段工艺,在这个深秋季节预计产出超6000吨大颗粒盐。

东风盐场迎来收盐季。

  4日上午,记者刚踏入东风盐场区域内,不远处就响起了机械的轰鸣声。通过航拍看到,一辆扒盐机在盐池子里不断作业,几名盐工在结晶池边缘每隔一段时间就将盐往内堆积,捞出的盐通过顶部管道装进转运车的车斗里,在四台转运车不停歇地运送下,一车车的大颗粒盐被运往场区边缘,通过传送带一批批地垒积成大盐垛。

专业的采盐机在盐池中作业。

专业的采盐机在盐池中作业。

专业的采盐机在盐池中作业。

结晶池中的盐。

  “如今东风盐场有7个结晶池的大颗粒盐要收获,这7个结晶池的盐产量超过6000吨,每个结晶池产量超过800吨。”徐奎鹏表示,目前东风盐场只生产大颗粒盐,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成本利润等方面的因素,可供人们食用的精盐已经不生产了。

工人用耙子将运盐车的盐推进传送带上。

盐倒进传送带。

大颗粒盐通过传送带传输。

盐工们在盐垛上作业。

  据了解,东风盐场的整个捞盐周期在一个星期左右,由于盐场规模小,收盐季使用的机械和驾驶员都是从潍坊盐场借调过来的。谈到为何选在11月初捞盐?徐奎鹏向记者解释,“一方面是此时结晶池里的盐度最高,达到了可以收获的标准。另一方面是盐最怕雨水,而这个季节正好降水少,能有效减少损失率。其实每年捞盐季,大家都十分紧张,每天都盼望着好天气。”

其中一个结晶池内满是大颗粒盐。

  海盐生产是利用海滩滩涂建造的盐田和海水,经过自然蒸发浓缩提取氯化钠的过程。这里的制盐采用古法,从开滩贮水到蒸发结晶,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天然无污染。说起古法制盐,徐奎鹏如数家珍。“整个海盐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纳潮、制卤、结晶、收盐集坨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讲究,这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

7块结晶池产盐。

  古法晒盐是季节性的活,从每年春天开始忙碌,一直到11月中旬结束,出一茬盐需要整整一年的沉淀时间。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收盐。徐奎鹏介绍,根据海盐生产品种的不同,捞盐的方式也有所差别。“普通大颗粒海盐一年只需要捞盐一到两次,运用扒盐机和运盐车将盐从结晶池捞出送至盐台子,然后运用堆垛机将盐堆积成盐垛。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数盐企纷纷转型,盐田面积也不断减少,这里的原盐产量也从原来的2万吨减至不足7000吨。从爷爷那一辈就开始从事古法晒盐工作,徐奎鹏也在盐场工作了几十年,是当地名副其实的“盐三代”。东风盐场保留着最后一块千亩古法晒盐场,这也是他一直在东风盐场坚守的原因。为了留住青岛制盐历史,传承古法制盐工艺,东风盐场也在转型增效。2023年9月份,依托东风盐场三工区,青岛海盐博物馆开门纳客。据了解,博物馆占地2855平方米,设计基本陈列6个单元,分别是“历史悠久”“艰难生存”“工艺领先”“多元发展”“时代追梦”“盐人匠心”。藏品包含638件青岛市盐场历史资料及盐业机械和工具,都是青岛盐区盐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今年的收盐季,青岛海盐博物馆为一批批中小学生讲述了岛城制盐历史,让更多人了解老一辈盐业人的制盐故事。

  新闻链接

    探访青岛最后的海盐场:古法制盐年产7000吨,老盐业人盼望转型升级,在这片土地建起首座海盐博物馆

责编:王秀洁
审签:李佳宁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