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丨耿遵珠:带领村民发展蔬菜大棚 做大“产业”和“家业”
··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编者按】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百年辉煌,初心未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月7日起,在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为了人民——红色齐鲁百年印记”大型融媒体报道,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讲述“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奋斗故事,展示新时代齐鲁儿女传承红色基因、接续伟大征程的奋斗精神。
耿遵珠,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带领村民发展蔬菜大棚,做大了“产业”和“家业”。如今的耿店村村民,收入增加了,住上了楼房、开上了汽车,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村里创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棚二代”。
“大棚书记”带领村民脱贫
把大棚蔬菜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
20世纪90年代,耿店村的村民主要靠种地过活,人均收入较低。为带动全村贫困户共同致富,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耿遵珠决定带领群众种蔬菜大棚,他规划了蔬菜大棚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并请来技术专家,当年就取得了大丰收。
大棚越建越多,销售成了大问题。耿遵珠发动村民入股,投资18万元建起蔬菜批发市场。2008年,他又牵头组织92户村民集资32万元,创建了绿冠蔬菜农业专业合作社,申办了“茌星”牌绿色蔬菜商标;次年,合作社投资160万元建设了育苗场,年育苗量突破3000万株,结束了从外地进菜苗的历史。
如果说,蔬菜大棚是耿店村民致富的“法宝”,那大棚蔬菜产业则是耿店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底气所在。耿店村发展大棚蔬菜至今,从最初的60多座“小土棚”到如今的高标准玻璃温室大棚,从手拉毡子到水肥一体化,从赶集卖菜到建成蔬菜批发市场,耿店村一步一个脚印把大棚蔬菜产业发展壮大。村民不再为缺钱发愁,耿遵珠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大棚书记”。
年轻人返乡成“棚二代”
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耿店村把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成了富民产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耿付征是耿店村返乡创业最早的年轻人之一。2018年夏天,他承包了村里的两座大棚,与村民一起种植辣椒。通过远程监控软件,他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查看大棚作物的生长状况。“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就赚了10多万元。”
近两年,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中,有不少是大学毕业生。这些有文化、见识广的年轻人,成了引领耿店村加快发展、多元发展的主力军,也增强了耿店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
全面提升配套服务水平
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初夏时节,走进茌平区贾寨镇耿店社区,一股“新”气象扑面而来——居民楼前,小桥流水,亭台水榭,勾勒出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画卷。
“俺村现在没有平房,全都搬楼上了。”早在2009年,在耿遵珠的带领下,该村就按照“因村施宜、政策引导、村民自愿”的原则,带领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工程。
“各单元都安装了电梯,以成本价向村民出售,村民购房热情很高。”耿遵珠介绍,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回归,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耿店村全面提升配套服务水平,除了居民楼,还有高标准的老年公寓,给每户老人安装了供暖设施、健身器材,实行统一的福利政策。
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潮中,耿店村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定位,眼前的目标是把耿店村逐步打造成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将来还要把耿店村打造成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大型蔬菜生产基地。
如今的耿店,村里每个人都在你追我赶比生产,用不懈奋斗换来了更加滋润的生活,也赢得了追求更好发展的信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像耿店村一样,走出一条幸福、美好的康庄大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曲欣萍 综合聊城日报、大众日报、茌平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