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丨李桂发:我愿意永远当那个卸不了任的“第一书记”
··
编者按:信仰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图腾,民族兴旺的力量支撑。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无一不沉淀着共产党员的信仰。正是他们的坚守与坚持,才成就了百年卓越与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共德州市委网信办联合大众网德州频道特别推出“信仰的力量”主题系列报道,带您一起体悟信仰的力量。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君 高志玟 李勇超 通讯员 陈启忠 李继敏 德州报道
产业空白、人均耕地少、种植作物单一、集体经济收入接近为零……这是之前德州市陵城区糜镇杨家村的真实写照。他用一年多时间让杨家村乃至糜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杨家村的驻村经历,在他的人生履历中,并不是个例。
他叫李桂发。今年47岁的李桂发,自2014年从部队转业回来,身份发生了多重转变:自2015年3月至今,受组织选派,李桂发先后到禹城市莒镇社区、董屯村和辛寨镇前贾坊村任“第一书记”;2020年4月,李桂发又挂职陵城区糜镇科技副镇长、杨家村的遴选党支部书记。无论是在哪个村子,提起李桂发,老百姓的大拇指总是竖的高高的,村民没有一个不夸的。
“李桂发这样从严从实的干部到哪里都抢手!”李桂发凡是帮扶过的地方,总是会收到这样的评价。
若要问拥有这样的成绩与“好评”的李桂发骄傲吗?当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糜镇智惠党建富民产业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的大棚中见到忙碌的李桂发时,答案立马浮现在记者眼前。时值作物收获时节,联合体的92个合作社的作物都将“出炉”,李桂发这几日便忙着协调农用机械和收货商,为老百姓忙碌了大半年的收成划一个完美的句号。
糜镇智惠党建富民产业联合体,是李桂发来到糜镇之后研究的“新模式”。拥有多次驻村经验的他深知,当前“订单农业”发展趋势愈强烈,之前的小合作社“单打独斗”的模式便越落后,只有一个“大合作社”来统领,整体带动“小合作社”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一个村支书带动全镇92个村的发展?问谁都说不相信,面对大伙儿的质疑,李桂发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内心敢啃“硬骨头”的那股干劲儿。
“我认为,共产党员就能带着老百姓致富、就该带着老百姓致富。”李桂发坚定地说道,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作为一名驻村多年的“村里人”,李桂发把对中国共产党信仰的力量,转换成带动老百姓致富的动力。他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杨家村实际,围绕着“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在杨家村“试点”改革,走具有糜镇特色的集体发展道路。
初提出“联合体”概念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都拒绝加入这个没听说过的新鲜事物。李桂发在糜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把“一个村发展得好并不是真正得强”,只有“全域推进”才能将产业做大做强的理念,传播到整个乡镇。糜镇智惠党建富民产业联合体成立了,全镇92个合作社实现了“一盘棋”调度。联合体布局电子商务、德菜咨询服务、农业科技驿站、农机合作服务、农资合作联营、循环农业、特色(辣椒、糯玉米)种植、休闲农业8大经营板块,构建“镇—管区—村社—农户”四级架构,由管区指导、协调、监管,吸引村社加入,引领农户参与,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赢”。
莒镇社区仍保留着李桂发的办公室、董屯村老百姓请求李桂发“再留下干两年”的声声呼唤、糜镇智惠党建富民产业联合体下老百姓蒸蒸日上的生活……无一不彰显了李桂发在回答老百姓的那句“你从哪儿来,为什么而来?”时脱口而出的回答——为了老百姓来,为了乡村振兴而来。
“我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但目前我想象着,十年后、二十年后,我可能还是在村子里,在田间地头。只要老百姓需要我,我愿意永远当那个卸不了任的‘第一书记’。”李桂发说,他认为党员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脚踏实地地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党员的身份是身先士卒的动力,他愿意永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