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丨刘二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肩上重担
··
编者按:信仰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图腾,民族兴旺的力量支撑。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无一不沉淀着共产党员的信仰。正是他们的坚守与坚持,才成就了百年卓越与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共德州市委网信办联合大众网德州频道特别推出“信仰的力量”主题系列报道,带您一起体悟信仰的力量。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观博 高志玟 通讯员 王建滨 德州报道
“炮火连天不住声,解放军攻打太原城,英雄们火线上立了功,战场上立功多光荣……”如今,有着91岁高龄的刘二斌再次唱起70多年前编写的战歌,仍津津有味。
初见刘二斌,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他的满头白发,以及他那承载了太多过去的双眼。他总是半眯着眼,操着一口浓重的德州话,讲述那些值得铭记的故事。
12岁那年,刘二斌参加了儿童团,打土豪,斗恶霸,分田地。13岁,他便成了汉奸悬赏缉拿的儿童团长。1945年7月,组织上特批14岁的他入伍。“入伍后,我一直积极表现,当时一心只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更是我不懈奋斗的动力。”1946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8年底,刘二斌被调到师政治部文工队,当时文工队共有60多人。1949年4月,68军202师奉命攻打太原城,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部队指示文工队深入连队做战前动员,刘二斌与文工队员们编写了战歌。尖刀连临上阵前夕,刘二斌和文工队又前去慰问演出,把尖刀连史和英模人物事迹编成快板的形式,进行表演传唱,增强战士们攻打太原的信心。
说得正兴,刘二斌突然起身,走向卧室橱柜,在柜子中端出一个鲜红色的铁盒子。打开盖子,映入眼帘的是沉甸甸的奖章、泛黄的老照片和整理好的英雄事迹,整整一盒子满是荣誉和历史。“这张是华北解放前在战场上照的,这张是在朝鲜与文工队员的合影……”看着手中微卷泛黄的黑白照片,刘二斌如数家珍,越说越有劲儿。
虽已是耄耋之年,但提起当年的战斗经历,老人依旧神采飞扬,每一张照片都有一段故事,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回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把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
“1951年10月,排长李风林奉命率领全排坚守朝鲜金城东南10公里的928高地。在整整7昼夜的战斗中,他指挥全排先后击退美国鬼子198次冲锋,杀死敌人500余人……”刘二斌翻看着早期整理好的英雄事迹,讲述着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故事。
能够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众多战争,刘二斌凭的是心中坚定的信念。“我是文艺兵,笔杆子就是我的武器,慰问演出、战前动员就是我们的前线。当时唯一的信念就是把侵略者赶出去,不受他们压迫,不受他们欺负。”他斩钉截铁地吐露着当时的心声。
1983年,刘二斌离休了,但他的思维仍沉浸在部队生活中。退下来后,他翻出以前收集的战地照片,开始一点点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邀请去学校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他仿佛再次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望着台下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刘二斌异常兴奋。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根据不同听众的需要,撰写出不同的报告内容,他的报告越写越厚,演讲越来越生动,人也越活越精神。
干休所是一个特殊的军营,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几乎每年都有老干部离开人世。每到这时,刘二斌和一些老同志都特别难过,感到这些老战友的事迹还没有挖掘整理出来,“真是可惜,活着的同志有义务将他们的事迹挖掘整理出来,讲给下一代,让后辈永远记住他们。”
据不完全统计,离休后近二十年来,他共撰写报告十几万字,作报告40余场,受教育的人数达2万多名。他常说:“我们干休所的老干部们都是在枪林弹雨中立过战功的英雄,他们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弹片,每个人都是一部革命战争史。”如今,随着他年事已高,外出作报告已然不便,但他仍坚持整理老战友们的事迹材料,从未放弃这项“工作”。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房间,照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闪闪发光。“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一身份不断赋予我力量,让我时刻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整理老战友们的事迹,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后辈们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刘二斌看着手中沉甸甸的纪念章,眼神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