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红色传承人丨扶贫大棚“棚主”王振波:带动更多人加入致富队伍中来

··

  编者按:

  近年来,一代代党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新方法、开辟新路径,让党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众网德州频道特推出“我是红色传承人”专题,深入基层工作一线,听党员们用真实的经历,以Vlog的形式,讲述自己如何致力于家乡建设,如何扎根基层、做好传承红色精神的“火炬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君 王观博 实习生 孙慧颖 通讯员 刘亚男 德州报道

  6月22日上午,在禹城市伦镇赵梁社区旅游产业扶贫项目园区内,黄瓜、西红柿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还有香蕉、火龙果、百香果等水果瞬间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棚主”王振波正忙着给棚里做农活的村民,指导者他的“稀罕物”怎样种植。

  今年42岁的王振波,2017年之前,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是他心中有个“田园梦”,想要建立一个蔬菜产业园。即使已经脱离农村的“家伙式”20余年,但他每天都要收看农业频道,看别人如何发展种植,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之前每次回村里,都会有一个感觉,就是人越来越少,我想做点什么,把这种现状‘打破’。”王振波口中的“人越来越少”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村子附近没有太多的工作机会,年轻人外流的现象十分严重,村子慢慢变成了“空心村”。

  作为一名党员的王振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我们这一代必须接过这个接力棒,而我是党员,必须做出表率,把家乡建设好,发展好。”王振波一直这样告诉自己。

     2017年初,正值伦镇的扶贫大棚项目完工,这给决心回到家乡发展农业的王振波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自己有资金盖大棚,虽然知道面积大了才容易打开后续的发展路线,但是一下子‘摊子’铺得太大,我自己也很害怕。”王振波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他实地察看了扶贫大棚场地,了解到承包费用收益将用于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的分红等一系列政策后,第一时间签订了承包21个扶贫大棚的合同,开始了他的“棚主”生活。刚开始,王振波的家人和周边人都不看好,认为投资大,种植风险大。“我之所以承包扶贫大棚,一方面是圆我的‘田园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贫困户增加收入。”王振波说。

  大棚里的西红柿熟了、黄瓜“上线”了……王振波早已对接好的“收菜大户”——大型商超,完美解决蔬果的销路问题。此外,王振波还利用微信朋友圈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他所规划的特色采摘园,很快就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采摘,往往十几天的时间,他的“稀罕物”们就可以全部售出。后来,他还担任了唐王村村支书的职务,组织建设、发展村集体经济、完善村内的硬件设施……王振波为村民做得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王振波的带动下,赵梁社区80余户贫困户增收,累计发放扶贫收益80余万元。而他所成立的禹城市振辉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从刚成立时的5户农户入社,发展到42户村民、65个大棚加入,许多传统种植观念的蔬菜种植户也加入专业合作社中,实现了增产增收。

  “现在,我的‘田园梦’不是我一个人的梦了,我不仅想带着我们村的老百姓致富,更想让周围村的老百姓,也加入我们这个‘过好日子’的队伍里来。”王振波说,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觉得,这就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责编:贾春新
审签:赫 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