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红色传承人|德州33岁村支书的家乡建设梦: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来

··

  编者按:

  近年来,一代代党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新方法、开辟新路径,让党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众网德州频道特推出“我是红色传承人”专题,深入基层工作一线,听党员们用真实的经历,以Vlog的形式,讲述自己如何致力于家乡建设,如何扎根基层、做好传承红色精神的“火炬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君 高志玟 通讯员 宋艳蕊 德州报道

  几年前,他从农村去往城市,体验到了璀璨灯光下的繁华。没想到,在城市生活了几年之后,他又回到了农村,过起了在外人眼中看起来有些“邋遢”的日子。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成为村支书兼村主任的4年间,他让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村民们,纷纷向33岁的马亮亮伸出大拇指。

  2021年6月15日,上午7时,在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抬头寺镇水罗卜李村汇丰合作社的承包田里,10余名村民正在收割着马亮亮的“宝贝”——景天三七。

  头顶是村民种植的树木,脚下是合作社种植的三七。在绿茵与“三七”相映之间,村民正忙着收割成熟的果实。蹲在地上的另外几名村民,则将收集到一处的成熟三七仔细挑选并装袋,大家在大棚里边聊天边干活儿,脸上满是幸福和快乐。一捆捆叶片肥大的“三七”整齐地码在地头,昭示着今年的好收成。

  今年54岁的任大姐,一对儿女都已经在市区工作并定居。工作稳定后,孩子们都曾先后邀请母亲到市里居住,不过,赵大姐却婉拒了。“我知道,孩子们的孝心,但我更喜欢待在村里。”赵大姐笑着说,儿女的好意她都了解,但村里有很多像她这样的“留守妇女”,有着很多共同话题。同时,在村里合作社干活儿也特别开心,还能挣到钱。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还有一点就收完了,大家伙儿再加把劲,一会回去好好休息!”大棚里,还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对于大家收割的每棵三七,他都会认真查看,仔细帮忙分拣。

  他叫马亮亮,刚刚33岁,是水罗卜李村的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

  聪明好动的马亮亮,从学校毕业后就独自去到河北发展自己的事业,从贫瘠的农村到灯火璀璨的城市,马亮亮看到了都市的繁华,更知道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回到家乡,看着他熟悉的家乡逐渐变成了“空心村”,为了转变这种现状,他选择将生活的重心转回了生他养他的水罗卜李村。

  “我从小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对村里很有感情,也愿意为村里做些事。”马亮亮说,原来一下雨,村里的马路就被垃圾堵住了,出去上班都困难。为了让村民更好的出行,他独自一人去清理马路上面的垃圾,这样的次数多了,村里的老党员看到了这个热心的小伙子,主动邀请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亮亮,你想不想入党?”“想!”“那你可得让咱村里变好啊。”“没问题!”就这样,马亮亮成为一名党员。从老党员手中接过“让村里变好”的接力棒后,马亮亮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看60多岁的村民浇地困难,他协调镇上相关部门,把“小农水”工程搬到了每个村民的田间地头,村民一刷卡就可以浇地;村里的路都是土路,他争取专项资金,把“户户通”通到了每家每户;通自来水、安装路灯、通天然气、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马亮亮这个33岁的村支书给老党员亮出的“成绩单”。

  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农村,到如今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从村民不相信、不敢参与的土地流转,到如今连年丰收,准备进一步开发深度加工的合作社;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从吃得好到吃得精……上任4年来,马亮亮让一个个小目标逐步实现着,但他始终在为一个梦想努力:“我总想着把村里的生活变好一点、再变好一点,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一起把村里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责编:贾春新
审签:赫 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