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林场的红色印迹丨红色基因造就徂徕山林场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镛 通讯员 苏彬 泰安报道

  徂徕山林场位于泰安市郊,于1956年建场,建场的时候,整个徂徕山只有1000多棵树。65年后,徂徕山林场面积已扩大到173平方公里,拥有树木4000多万棵,森林覆盖率达87.8%,有油松、赤松、刺槐、栎类等树种,并有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是山东省第二大国有林场。6月23日,“绿色林场的红色印迹”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泰安徂徕山林场,宣传徂徕山林场的红色故事和绿色发展印记。

  红色的开端 山中响起抗日武装斗争第一枪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四禅寺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委,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任政治部主任,马馥塘任经理部主任。徂徕山起义打响了山东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点燃了山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烽火,揭开了中共山东省委独立自主领导山东抗战的序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徂徕山起义带动下,山东先后爆发了泰西、鲁东南、湖西等抗日武装起义,并从这里开始,省委领导创建了声震华夏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为山东乃至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

  1987年,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建设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201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80周年,泰安市委市政府批准,市委组织部、党史办规划建设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展室。

  “革命前辈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不怕牺牲、这种革命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好我们封山育林培育和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护工作。”徂徕山林场大寺林区副主任鞠健告诉记者。

  徂徕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泰安市打造的一处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的优秀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泰安市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泰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泰安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红色的延续 肩扛人抬造林场

  建场初期是林场最困难的时期,老一辈林场人怀揣“绿化祖国”的万丈豪情,住石洞、喝凉水,扎根深山,凿石拓荒,艰苦创业,大山不绿,造林不止,他们凭着日复一日的艰苦奋斗,逐渐改变了大山的面貌。

  “建场时候的没有路,植树造林全靠肩扛人抬,林场的共产党员带头冲锋,不怕苦、不怕累,夏天雨季的时候身上的蓑衣浸水后足足有20斤重,山上随时会出现泥石流的险情;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大家的鞋袜都冻在一起了,手指上又是泥又是雪,一会就冻僵硬了,得经常哈热气才能化开。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徂徕山林场全体职工没有一个退缩的。”徂徕山林场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焦圣涛说。

  一路走来,林场人造林绿化的脚步不曾停歇,全场森林生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分别由2003年前的80.2%和36万m³增长到目前的87.8%和64.9万m³。

  红色的传承 林场生态景观越来越美

  在林场事业的改革发展中,党员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徂徕山林场有300多名职工,其中170多名是中共党员。80后鞠健是一名“林三代”,1992年入党的他继承了先辈的遗志。现在已是徂徕山林场大寺林区副主任,每天忙完工作,到了晚上还坚持巡山。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营林工作中对林中空地采取冬季提前进行打点挖穴、回填,春季进行栽苗造林,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在挖穴、栽植、浇水抚育等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合理安排人员组织施工,确保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森林防火期,以身作则,带领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防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防治进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防治任务。”鞠健表示。

  在像鞠健这样的党员带领下,徂徕山林场党员群众齐心协力,不懈努力,生态景观变得越来越美。

责编:姜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