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渤海情⑦: 扛方桌炸据点、拆门板抬伤员 徐万粮战斗诉说军民“鱼水情”

··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更好地传承、发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保护好革命遗址遗迹,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大众网滨州频道策划推出“红色渤海情——寻访革命文物里的百年记忆”系列采访活动。围绕第一批山东革命文物名录中滨州革命遗址选取典型、深入采访,挖掘背后的故事,了解曾在这里奋斗过的党员先烈的革命历程,讲述在革命老区上演过的红色故事,通过革命遗址遗迹,追寻曾经的峥嵘岁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黄新宇 郭峰 王卫 张爽 滨州报道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一场诱敌深入围歼敌军的战斗在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徐万粮村打响,八路军渤海军区直属团主力部队在这里浴血奋战一天一夜,将敌人消灭在了解放区前沿,粉碎了敌人“扫荡”阴谋的作战计划。如今,曾经战斗的痕迹在徐万粮村已难寻踪影,但村中纪念馆里的一幅幅图片、一把把长刀以及村里老屋墙角被炸出的洞口,都向后人诉说着那浴血奋战的场景,记录着先辈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纪念馆内墙上的壁画展示着当时的战斗场景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沾化区泊头镇徐万粮村,找寻历史的痕迹,聆听老人们记忆中的红色故事。

  徐万粮村的中央广场

  村里的中央广场上立着徐万粮战斗遗址的石碑

  徐万粮村位于滨州市沾化城区以南,村中央的广场上立着写有“徐万粮战斗”遗址的石碑,村里老人几乎都知道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战斗。“那是1944年的冬天,那场仗打了一天一夜,当时我只有三岁,晚上枪声一直不断。”今年80岁的李希友零星地对徐万粮战斗还有少许的记忆,他的父亲和叔叔都参加了那场战斗,后来他也在长辈们的口述中详细了解了那段历史。

  1944年10月下旬,驻惠民的日军纠集周边县区伪军1200多人,分兵两路妄图到沾化富国镇集结进行“扫荡”,安置伪据点,再次侵占沾利滨边区。徐万粮村是敌人进犯富国、义和庄的必经之路,西临费家、南傍吕望庄,抗日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沟沟相连、村村相接,地理位置优越。时任渤海军区司令员的杨国夫就想利用这个村的有利地形,准备在村南先以小部队伏击敌人,诱敌进村,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

  “我们村南边有大片的坟地,适合埋伏。打仗前,八路军组织了村里人进行转移。”李希友说,为防止八路军偷袭,敌人在村周围点着了高粱秆欲形成火墙防御。然而八路军利用自身打近战、夜战的优势,于11月1日晚上发起了总攻。“那天,整个村内村外枪声不断,当时我父亲被安排到了担架队,专门为八路军运送伤员、弹药。担架制作也很简单,把种地用的耙的耙头去掉,和在农户家里拆下来的门系在一起,就成了担架。”讲到这里,老人有些激动,说话的声音也哽咽起来。“这就是画的当时的场景,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咱们胜利了!”李希友指着徐万粮战斗纪念馆里的一幅壁画动情地说。

  老人姜竹校指着当时墙上被炸开的洞口位置

  在村里另一位老人71岁姜竹校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座土屋前,土坯的墙体、空置的院落、破旧的门窗都显示着它的年代感。

  据姜竹校介绍,这间土屋就是村子西北角财主大院里的房子,因其房屋坚固、墙高,又是村北部的制高点,敌军占据于此,设置了重火力,使我军难以靠近。“为了拿下这个据点,咱的人在方桌四周绑上湿透的棉被,用来挡子弹,四人架着桌子腿,一人在桌下抱着炸药包,就这样冒着敌人的扫射向这个屋子靠近。”姜竹校一边比划着一边跟记者讲述当时的情景。当离墙五米多远时,敌人又向方桌扔手榴弹,手榴弹冒着烟从桌子上滚到地面爆炸了,有两名战士牺牲。剩下的三个战士继续顶着方桌前进,最终把炸药包放在了大院西北角的墙下,点燃了导火索,墙角顿时被炸出了一个大洞,其他战士趁机冲杀,抢下了徐万粮战斗的制胜关键点。“这个地方就是当时那个被炸出来的洞口的位置。”姜竹校指着已修补过的墙角说。

  纪念馆中的图片讲述着那段历史

  战士们在前方英勇奋战,徐万粮村的村民则全力支援着八路军。在采访过程中,村里遛弯的李树华(71岁)在得知记者想要了解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斗故事时,情不自禁地说起来。当时村长李家芳、村青教会主任李汉朝组织了12副担架,英勇救护八路军伤员,支援对日军的作战。“我父亲就是李汉朝,当时他跟着去抬伤员,耳边就是子弹飞过的声音,在战壕里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现在纪念馆中就有当时的照片呢。”

  在徐万粮战斗纪念馆中,陈列着当时在战斗中遗留下的物品

  曾经渤海子弟兵在徐万粮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寸土必争;如今,后人站在这片用鲜血捍卫的土地上接受灵魂的洗礼、重新出发。先辈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这里的人们。

  鳞次栉比的砖瓦房、三千多米高标准的水泥路、六百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十亩的连片荷塘、鸡鸭鹅遍地的养殖场……曾经的残破不堪已经无影无踪,替代的是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景象。“现在的生活太好了,没有他们换不来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李希友对于当下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也正是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的领导、各项惠农政策扶持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徐万粮村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振兴乡村建设,在致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徐万粮村如今的面貌只是泊头镇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老渤海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泊头镇在助力乡村发展中不断创新前行。“泊头镇积极用好红色资源,先后多次对徐万粮战斗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采取专人守护、日常巡视、社会共建和志愿者服务多种方式加大了对徐万粮战斗纪念馆的保护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挖红色历史,将纪念馆打造成沾化区党史教育基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对于今后如何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助力当地发展,沾化区泊头镇党委书记王敏说出了她的打算。

责编:齐 洁
审签:卢志强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