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中集来福士探索经略海洋之路 创新研发助力建造“海上新粮仓”
··
“蓝鲸2号”钻井平台在这里挺进深海;世界最大的双燃料滚装船在这里建造;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深水养殖工船在这里远航挪威;国内首座坐底式智能网箱“长鲸一号”、首座休闲渔业综合体“耕海一号”、首座海珍品网箱“国鲍一号”“百箱计划”首座网箱“经海001号”在这里交付;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在这里启航……不断地自主创新,让中集来福士擦亮中国高端制造的品牌,彰显“国之重器”担当。
“百箱计划”首座网箱“经海001号”图片来源:中集集团官微
如同花瓣的“耕海1号”图片来源:中集集团官微
自主创新,国之重器再创辉煌
走进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码头,阵阵轰鸣声传来。龙门吊机高耸入云,“蓝鲸”钻井姊妹平台巍峨矗立,两条目前全球最大的双燃料滚装船已然成型。车辆穿梭,工人奋战,码头上一派繁忙景象。
2018年6月,在中集来福士,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人们说:“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我看你们有这个信心,希望你们迎难而上、再接再厉”。他强调,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
三年过去,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这三年,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中集来福士党委书记、总裁王建中总结三年来的工作时这样说。
资料显示,中集来福士前身为1977年建成的烟台造船厂,现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全资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基地和唯一拥有自升平台、半潜平台、特种船舶系列产品的海工企业,在国际船舶海洋工程市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集来福士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了核心产品的自主设计、自主知识产权从零到100%的突破,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60%,跻身世界海工装备的高端领域。
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蓝鲸1号”,是目前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2017年5月,“蓝鲸1号”在南海海域成功完成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创造了可燃冰开采时间和产量2项世界纪录,被誉为“国之重器”。
“三年来,‘国之重器’再创辉煌。”据王建中介绍,“蓝鲸1号”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并助力中海油出色完成我国南海首个自营深水气田“陵水17-2”首口开发井作业任务。2020年初,“蓝鲸1号”姊妹船“蓝鲸2号”由自然资源部组织,中集来福士与中石油携手,实施我国第二轮可燃冰试采,创造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
海洋牧场,打造“海上新粮仓”
如果从高空俯瞰,在烟台外侧海域某处,距海岸线两公里,有一朵三瓣白“花”绽放在蔚蓝的大海上。走近了看,这里其实是一个名为“耕海1号”的大型海洋牧场综合体,由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它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海上花”。
据了解,“耕海1号”为钢结构坐底式网箱,由三个养殖网箱组合而成,构成直径80米的“海上花”概念,每朵“花瓣”养殖体积约10000立方米,总养殖体积30000立方米。网箱采用太阳能发电和柴油机发电作为主要电力来源,配备自动投喂系统、水下监测系统、水下洗网机等,实现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污染化。
2019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启动“百箱计划”,经海渔业应运而生。据了解,“百箱计划”将投入一百个深水智能网箱,在烟台海域建设亚洲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场。2020年底,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批量产智能网箱开工建造,烟台海洋产业正式开启智能化新时代。2021年5月,“百箱计划”经海001号网箱正式下水交付。登上40米高的“经海001号”网箱平台,不由得惊叹于“经海001号”的“高”和“大”,无愧于“深远海养殖霸主”的称号。
三年来,中集来福士建造的24座海洋牧场平台相继投放,国内首座坐底式智能网箱“长鲸一号”、首座休闲渔业综合体“耕海一号”、首座海珍品网箱“国鲍一号”“百箱计划”首座网箱“经海001号”以及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养殖工船等装备先后投产,“九仙云”海洋渔业大数据平台上线,成为贡献优质海洋蛋白的“海上新粮仓”。
自主创新,擦亮中国制造的品牌
2019年6月,中集来福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地恶劣海域钻井平台“仙境烟台”号开赴挪威北海作业,表现优异,在这片全球最恶劣海况的国际主流油区擦亮了中国高端制造的招牌。
2019年12月,中集来福士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交付P71 FPSO船体,实现由钻到采的突破;并获得巴油“最佳供应商”奖项,是全球获得该奖项的两家海工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唯一入围的海工企业。
2021年6月初,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历经三年完成了设计、建造、安装,目前已进入投产前的测试阶段。
回顾这三年,王建中表示,中集来福士以党建为引领,每一个突破都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近千名研发工程师自力更生,合计参研23个科技创新专项,申请专利164项,取得授权专利135项,储备海水淡化等先进概念,汇聚成新的产业框架。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