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影记|肉价连跌18周,记者到养猪大村探访,看到了啥?
··
大众日报记者 陈巨慧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至5月份第4周,全国猪肉价格已连续下降18周。
5月26日,记者在我省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金锣集团所在地——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一路探访。
半程镇小郝埠村,是“金锣老厂”驻地,也曾是养猪大村。
走到彭振兰的养猪场,七八十只土鸡争先恐后出来“迎接”。西南角的猪棚里,分栏圈养着25头肥猪和一头老母猪。每个猪栏有20多平方米,其中一个猪栏养了10头肥猪,其他猪栏更空荡。
“以前这些猪栏都是满满的,总共能养一百来头猪。”64岁的彭振兰养猪已有小20年,说到这些年在“猪周期”中的起起伏伏,她感慨不已,“第一年挣点儿钱,第二年又赔上了,第三年又有可能赚了,没有账算。”
“我们村之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多的一家养五六千头。现在空栏的多,全村可能都凑不齐600头猪,我家就剩下一头老母猪了。”62岁的经纪人闫学芹说。
闫学芹当生猪经纪人已经17个年头,作为养殖户和买猪人之间的中介,他其实是个“交易员”。
“前两年行情好,生猪一斤能卖到20元。”闫学芹说,现在仔猪贵,一袋饲料一年涨了30元,猪价却持续下跌。“一般散养户的养殖存活率在70%左右,这个行情进仔猪,搞不好就赔钱,很多养殖户清栏后消好了毒等行情。”
散养户继续观望,闫学芹帮散户卖猪的中介生意也受到了影响。去年,他一天能收二三十头猪,多的时候能收到一百来头。今年正月至今,一共收了一百来头猪,总共挣了不到3000元。
又是一天无猪可收。记者跟闫学芹边逛边探讨“养猪经”。
“散养户抗风险能力差,这次价格波动,不少散养户得退出。大家伙儿都清楚,规模化标准化养猪是大趋势。一些多年的散养户,有经验,也想把场地、环保、防疫等搞得更好,但这是笔不小的钱。如果能有一些补贴或者低息贷款,就好了。”闫学芹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巨慧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