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报告:2025年中国粮食产量将增至1.38万亿斤 可确保口粮安全

··

  5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1》和《2021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能力增强,2025年粮食产量将增至6.92亿吨(1.38万亿斤),依然有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不破。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趋同,稻谷、小麦和玉米的直接消费需求继续下降,水果、蔬菜、猪肉和水产品消费总量增幅显著,其中人均消费量增加是主因,其次为城镇化率提高。

  从供给来看,我国口粮生产保持稳定,玉米、大豆产量进一步增长。据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预测,2021年至2025年,中国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25年粮食产量将增至6.92亿吨(1.38万亿斤),依然有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不破。其中,口粮、谷物和粮食自给率分别为99.3%、93.4%、80.8%;猪肉自给率将回升至94.9%。大豆进口量继续保持高位,玉米进口增长迅速,食糖、棉花进口压力加大,牛肉和奶制品进口依赖程度提高。

  报告测算发现,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分别为2248千卡/天、85克/天和79克/天,而国内生产供给2952千卡/天、154克/天和65克/天,人均食物供给总能量3952千卡/天、229千卡/天和104千卡/天,这表明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可满足居民能量摄入需求,但随着居民对膳食质量要求的提高,导致对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进口农产品来补充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食物损耗和浪费严重,超过12%的食物能量和蛋白质被损耗。

  报告还发现,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为50.6%、14.7%和34.7%,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宏量营养素)WS/T 578.1—2017》相关标准相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已出现过剩,脂肪供能比已超出推荐范围20%-30%,而蛋白质摄入量高但供能比基本符合标准,这表明当前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已出现过剩,结构性不平衡问题突出。

  报告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强化食品技术研发,减少食物浪费与损耗;进一步优化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强化以居民营养健康为导向的消费需求预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水产品等优质蛋白质供给。

  报告还预判了近期生猪产业形势,认为当前生猪产能恢复进度超过预期,猪肉市场得到了明显改善。2020年1-11月份,全国以生猪为主的牲畜饲养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110.7%,2021年一季度末生猪存栏已恢复到2017年末的94.2%,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末的96.6%。

  报告认为,猪价下跌和成本上升双向挤压养殖环节盈利空间。2021年1月初以来,全国活猪及猪肉价格总体呈下跌态势,且近期跌势较猛,2021年4月第3周(12-18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千克23.64元,较2020年最高价(2020年2月份第3周)降低13.51元,跌幅达到34.7%。据测算,4月出栏养殖场户若为购买仔猪育肥,则头均亏损可达450元。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强监测预警与形势研判,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指标,探索建立生猪产能储备制度,做好逆周期调控,谨防出现新一轮“猪贱伤农”。

责编:高娜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