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世界为何刷屏怀念袁隆平
··
5月24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自他22日离世,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多国政府部门以及全球媒体和网民,纷纷发文缅怀——
“他的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世界”“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他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些献给袁隆平的刷屏式赞誉,见证了他及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国际社会,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上世纪7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产量就已高出常规水稻20%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能多养活7000万人。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并聘请袁隆平为国际首席顾问。据统计,过去数十年间,袁隆平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
目前,印度、越南、美国、巴西以及非洲等地都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两吨左右。在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马达加斯加,最大面值的货币上就印着杂交水稻图案。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当地人心目中的价值?
数十年的坚守与创新,袁隆平及其团队不仅提升了世界粮食安全,减少了全球饥饿与贫困,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才是真正有国际视野的人,我们会永远记得。”美国网友Kevin的评论很具代表性。目前,水稻已经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以至于每当有中国水稻的新闻出现,都会在全球引发上百家媒体的转载和报道。
无疑,袁隆平的成就,是“中国方案” 解决全球粮食短缺、消除贫困的成功。如今,全球40多个国家、800万公顷的超国界种植,足以说明问题。“万家粮食中国粮”,袁隆平的实践表明:中国人不仅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实际上,像袁隆平这样造福世界的中国故事还有很多。年过九旬的中国女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了以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年近九旬的钟南山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与国际医学研究一线,第一时间同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的抗疫做法和经验,不遗余力挽救生命……
中国科学家们以及“中国方案”,正努力让世界“医食无忧”。这种至高之善,体现了“天下大同”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理想。这就不难理解,中国何以能不断证明它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无数愿为世界前行贡献一己之力的中国人,就是最大的底气支撑。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夙愿。如今他虽离去,这一追求依然延续。一个个鲜活的造福世界的中国人故事,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各国的机遇与伙伴。
(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