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铜钵茶歌

··

永远的铜钵茶歌

——从铜钵茶歌到茶灯歌子的发展和传承

蔡秀柱(瑞金冈面)

掘地得“金”,金为“瑞”,此乃瑞金之名由来。历经数千年变迁,后来瑞金有了“八景”。“铜钵茶歌”乃其中之一,顾名思义,景出铜钵山,此山号称“绵江第一峰”,相传早年在山上建寺庙时,拙地得一铜钵故名。山高885米,面积24平方公里,奇峰高耸入云,雾气常罩山顶。史载唐朝乾符年间,铜钵山曾建寺庙36殿,僧人多至千人以上。那时,山上广植茶树,每逢采摘茶叶时,采茶者歌声相互应答,甚为壮观,遂成“铜钵茶歌”胜景。

前人有诗曰:“瘦鹤相随到远峰,忽闻天籁踏歌浓,熏晴散暖香魁草,酥雨含芳秀紫茸,联袂采来矜语笑,提筐相和步雍容,宫商偏向兰舆发,况有风涛石畔松。”可以想象,当时诗人跟随一群仙鹤游玩来到铜钵山上,忽然听到像天籁之音一样的歌声,接着看到一群群男女在广阔的茶园里矜语说笑,欢声歌唱;他(她)们一边提着茶篮采茶,一边步履从容地和唱着茶歌。这是一个多么美妙多么壮观的情景啊!美妙的歌声,绿色的茶园,穿着各色衣衫的采茶人点缀其中,而且山上还有风涛、奇石、苍劲的青松,这是自然景致,又是人文风光。我想,这也许是原始的群众文化现象吧。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不知从何时起,铜钵山上的寺庙逐年减少,茶园荒芜,山茶也逐渐消失了,可铜钵茶歌却没有消失。后来铜钵山方圆百里内的条条山坑,座座山坡上都种满了油茶,当地叫木梓。每逢木梓采摘时,客家人又唱起了铜钵茶歌——客家山歌。这是铜钵茶歌的持续发展和传承,它从当年的群唱、和唱转型为以个体对唱为主的山歌对唱,俗称“斗山歌”。

20世纪50、60、70年代,我耳闻目睹了客家人在油茶山上斗山歌的情景,而且从斗歌者唱出的歌词中,大致可分为打情骂俏、恋妹、男女交情等几类。例如恋妹类,男唱:高山岽脑打闹台,打起闹台招妹来,妹子听到闹台响,弯山弯坳跑得来。女唱:上只岽子下只窝,拗朵桂花郎垫坐,郎也坐来妹也坐,两人坐倒打山歌。男唱:打鼓要打鼓边沿,山歌要唱妹要恋,那个哇捱不要唱,风流日子当过年。

其它还有:要捱唱歌就唱歌,要捱撒网就下河,大江大河撒下网,问你老妹要几多?你有山歌打过来,有多有少捱包台,前边摇了三船去,后面还有七船来。一根芦苇冲上天,肚里山歌有几千,南京唱到北京转,回来还唱两三年。东搭西搭不是歌,田中稗草不是禾,乌鸦做窝不是屋,白鸽飞起不是鹅等等。

斗山歌不只局限在油茶山上,在好多场合都可以斗唱。如在田间劳作时,只要一人起头唱响,其他听到歌声的就会斗唱起来。此时斗歌不但能起到提神解乏的作用,最后那句“嗬喂!”还能震动空气,招来微风,增加凉意,俗称“诱风”。当人独处山中,可以用唱山歌来解除寂寞。

一人独自走山路时可以唱山歌壮胆,吓跑凶禽猛兽。有的在砍柴时唱山歌招情人幽会,歌词是:高山岽脑作捆柴,打起山歌招妹来,情妹听到山歌声,不管不顾上山来。

苏区时,客家山歌为宣传革命,扩大红军,保卫苏区立下过汗马功劳,比较著名的几首苏区山歌是:今年一九三三年,大家一起来查田,打到豪绅并地主,红色苏区万万年。黄竹篾子缠箩沿,打帮红军分到田,田地山冈平得好,保护红军万万年。

新中国成立后,客家山歌有了新的内容。建国初期,当地客家人唱起翻身解放的山歌:一粒谷子两头尖,解放的日子像蜜甜,人民翻身做主人,幸福生活万万年。此后,有学习雷锋的山歌,改革开放后的山歌是:改革开放就是好,农民解决了温饱,放开手脚自己干,逐渐走上致富道。

新世纪以后,虽然唱山歌的人逐渐少了,但是对山歌的要求却更高了。客家人摈弃了过去那些低级下流的东西,而把健康向上的山歌唱出了口:新的世纪新风尚,客家天地大变样“五新一好”新农村,山清水秀路通畅……

在铜钵茶歌延伸发展到客家山歌的同时,也延伸发展了另一种客家歌曲——茶灯歌子(灯彩歌曲)。茶灯歌子是根据一种称为“茶灯”的灯彩而诞生的,而茶灯又是依据“铜钵茶歌”中,人们采摘茶叶的生产、生活原型而创作产生的。原始铜钵茶歌的演唱方法和曲调如何,无从查考,但后来延伸发展的当地客家山歌,却能考证一二。

铜钵山地区的山歌曲调与客家民歌一脉相承,是赣南采茶曲调之一。它的演唱特点是:以清唱为主,不用器乐伴奏,不受场地局限,随时随地,张口就来;人少独唱,人多对唱;是当地客家人最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而茶灯歌子的歌曲与山歌不同。它需要器乐伴奏,其歌词绝大部分都有衬词托腔,如“正月摘茶(牡丹花)是新年,摘茶妹子(永久芳开)笑连连。”“一绣芙蓉花一朵(呵嗟嗟娘叽罗嗟),二绣鲤鱼漂江河(哇嗬嗬嗨嗨哟海棠花留香)”。

这些衬词不像其他歌曲可要可不要,而是非要不可,否则就会破坏唱腔的完整性,甚至无法演唱。其曲体短小精干,一曲到底的两句式和四句式曲调。伴奏器乐是当地传统的二胡、竹笛和“公婆吹”唢呐等;伴奏时以二胡、竹笛为主,时而配以唢呐。“公婆吹”一高一低,有分有合,有单吹独奏又有双吹二重奏;根据情节,歌曲变化再辅之以鼓、锣、钹等打击器乐,色彩丰富,声音悦耳,气氛热烈,有很浓的当地乡土味。茶灯歌子除了在灯彩演出时歌唱外,其它时间也可以像山歌、民歌一样,随时随地歌唱。因此,长期以来,是当地客家人赖以调解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文化活动。

铜钵茶歌自形成以来,历数千年而经久不衰,这与当地客家人的代代相传息息相关。正可谓,铜钵茶歌是古老的歌,千人唱来万人和,铜钵山人代代唱,千年万载歌成河。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