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迹”忆·根脉山东(二十)丨省派第一书记王新明: 我是党的政策的邮递员

··

  编者按:山东是作为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热土不仅铸就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更是孕育了一代代的红色基因传承人,从王尽美等中共一大代表,到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再到时代楷模朱彦夫、李登海等,根基深厚的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之树根深叶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红色“迹”忆·根脉山东》专题策划,让我们一起穿越百年,对话历史和现在,共同见证信仰之火的熊熊不息、红色基因的血脉相承、红色精神的磅礴之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朱肖明 济宁报道

  最近两年去过或路过微山县南阳镇东渡口村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触:每来一次,这里都有新的变化,变得快认不出来了,变得越来越不像农村了。

  2019年年初,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选派人员到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时任山东省图书馆运行保障中心主任的王新明主动请缨。4 月,王新明怀揣扶贫梦想,在东渡口村开启了驻村帮扶的历程。当他来到这里时,眼前是这样的情景:道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 ;坑塘里垃圾遍地、臭味熏天 ;没有自来水;村内亮化、绿化接近空白 ;村“两委”办公场所狭小、漏风漏雨;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固定产业项目基础……

  “河头夜话”里的村情民意

  “王书记,喝汤了没?”

  “听说你的任期结束了,马上要回去吗?真想再留你两年啊。”

  沿着环村路走下来,遇到的每一位村民都能熟络地同王新明聊上几句。虽然在东渡口村只有两年时间,但是王新明对于村情民情的了解程度着实让人惊讶。“我们村哪一家和哪一家是亲戚,谁和谁关系好,谁和谁曾经有过矛盾,王书记比我这个本村人知道的还要详细。”渡口村党支部书记吴传青这样说。

  说起这些“情报”的获得,不得不提起王新明津津乐道的“河头夜话”。

  所谓“河头”,其实是渡口码头,是村民茶余饭后聚集聊天之处。为迅速与村民拉近距离,王新明主动加入了村民们的拉呱行列, 从世界局势到国内时事,从党的好政策到各自的致富经,从村情村貌到乡村治理等无话不谈。通过“河头夜话”,他获取了大量村情民意,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两年帮包规划。

  建个好支部,让村子发展的“脊梁”挺起来

  作为一名老党员,深知“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夯实党组织建设基础,把基层“堡垒”筑起来,让村 “两委”班子强起来,才能让村子发展的脊梁挺起来。

  王新明刚来到东渡口村时,宿舍安在村“两委”小院的二楼。房屋年久失修漏风漏雨,宿舍门的缝隙可伸进一根手指,加之处于风口位置,天冷时他在屋内甚至要裹三床被子御寒。而村“两委”则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内办公。为更好地为党员、群众服务,王新明用一个月时间,重新规划调整布局,提升改善了村“两委”办公环境,来办事的群众眼前亮了,党员活动也有了场地。之后,他又积极开展党员活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人才的发现、教育和培养工作。通过两年的努力,支部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全体村民深刻地感受到党支部一班人和党员队伍干事创业决心和能力,全村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极大提高。东渡口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东渡口村也成为党建示范村。

  产业引擎助振兴 这个书记有点“抠”

  东渡口村是渔民上岸村,村民世世代代靠打渔为生,不擅长种植,并且村集体土地稀缺,极大限制了产业发展。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致富成了脱贫工作中最难的部分。他经过多方调研、深入探讨、论证,在确保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决定在原供销社院落建设南阳渡口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开发项目。

  项目获批后,先啃最难的 “硬骨头”。项目用地原本为供销社院落,荒废多年,且由于历史原因被几户村民占用,之前几次清理都不成功。村民听说要在此开发项目,纷纷表示“肯定成不了”。王新明同村“两委”一起,到村民家中多次耐心协商,以情感动、以理说服,最终协调成功。

  项目终于得以顺利进行后,为节省资金,王新明向有建筑经验的村民请教材料成本、施工成本等,将工程预算降到最低,以至被施工方抱怨“太抠门”。

  “我抠是想省出钱来,为村子做更多的事,每一分钱必须花到刀刃上。”王新明回答道。

  此后,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他又变身“工程监理”,坚守施工一线。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后,580平方的三层餐饮服务楼和配套院落如期建成。随后,为配合南阳古镇旅游开展餐饮服务。及时引进了微山县渡口人家特色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目前,项目运营良好,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益1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连 “坑”铺路建广场 完善设施惠民生

  东渡口村的道路以前到底有多“坑”?有村民说:“骑着电动车,孩子从后座上颠掉了,俺都不知道!”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坑坑洼洼里的积水到脚踝,如果道路不平只能算 “小坑”,那么村里的6个臭水坑塘,算得上是让村民头疼的“大坑”了。

  因早些时候建设庄台而形成的6个坑塘,相互独立,且不流通,夏天臭味熏天,雨天时形成内涝,住在堤坝下的村民家中就会被淹。

  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王新明合理利用公益奖补资金和文化建设资金,对东渡口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新建排灌站,将6个死水坑塘进行水系连通,形成一体化排涝设施,死水变活水,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有了保障。修建水泥道路,铺设沥青路,打通困扰村民多年的2处断头路,修建便民桥,让村里道路环起来,户户通起来,路灯亮起来,极大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

  除此之外,两年间村庄实现了绿化,新建了2 处文化健身广场,建设净水站让净化自来水入户,新建2座标准化公厕,实施村居安防工程,安装9处监控摄像头......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群众有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一定让学校的国旗飘起来”

  教学楼盖在“建筑工地”上——这是两年前的“南阳镇第一寄读小学”给人的印象。因东渡口村教育条件有限,新建教学楼后续建设没有完成,校园没有围墙和大门,操场地面没有硬化,上下水系统不完善,学校连个升国旗的旗杆都没有,课间孩子们在砖头石子遍地、坑洼不平操场上嬉戏打闹,开放式校园,寄宿的孩子也不安全。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宽阔平整的操场上进行一次升旗仪式,让学校的国旗飘起来!”王新明暗下决心,他积极寻求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协调学校附近村民,先后把围墙、大门、操场、国旗台、花池、下水管道等修建起来,还安装了体育器材。

  因村里没有幼儿园,孩子们都被送到几公里以外的鱼台县入园,学费高、路途远,极为不便,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生源外流,村里小学渐渐出现招不到学生的境况。为解决渡口片区孩子学前教育的问题,王新明向镇党委、政府争取幼儿园开办经费 5 万元,向派出单位寻求支援,协调省图书馆培训中心、尼山书院和爱心企业为幼儿园捐助价值 3 万多元的空调、消毒柜、 幼儿智能故事机、乐高玩具、绘本教材、书籍杂志、书包文具等。在多方努力下,南阳镇中心幼儿园第一寄读分园开园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欢乐的歌声,给整个村庄平添了生机,带来了希望。

  转眼间已过两年,离王新明返回原派单位的时间越来越近。

  “王书记,你别走啦。”

  “王书记,真的很感激你帮我们把村整得这么好。”

  当村民用最朴实的言语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满意时,王新明总会这样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只是党的政策的邮递员,把党的温暖送到大家的心坎上去是我的职责。”

  两年前王新明驻村第一天时,他这样说:“入了东渡口村的门,就是东渡口村的人。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我会不遗余力、踏踏实实地为咱村服务好。”两年来,他在践行自己承诺的同时,一碧万顷的南阳湖也映照了他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

责编:陈凤祁
审签:丁厚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