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迹”忆·根脉山东(十八)丨山东第一支红军——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

··

  编者按:作为革命老区的山东,这片红色热土不仅铸就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更是孕育了一代代的红色基因传承人,从王尽美等中共一大代表,到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再到时代楷模朱彦夫、李登海等,根基深厚的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之树根深叶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红色“迹”忆·根脉山东》专题策划,让我们一起穿越百年,对话历史和现在,共同见证信仰之火的熊熊不息、红色基因的血脉相承、红色精神的磅礴之力!

“一一·四”暴动指挥部(遗址)内张连珠、程伦、曹云章、邹恒禄、刘振民研究暴动实施方案场景复原。

  昆嵛山,是齐鲁大地的一座历史名山,纵卧于文登、牟平两县交界处。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曾有一支红军队伍活跃于此,成为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及山东省内硕果仅存的红军队伍。抗战全面爆发后,这支队伍参加了胶东天福山起义,成为起义队伍的骨干力量。这支队伍就是在战斗中诞生的山东第一支红军——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

  “一一·四”暴动中诞生

  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破坏,当时中共山东各级地方党组织屡遭破坏、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文登党员群众屡败屡起、坚持斗争,率先成立了胶东第一个党支部。1933年夏,于绍先、邹恒禄、丁树杰、于得水等几名党员就秘密商讨筹建武装事宜。他们决定:由于得水领头,以武术会和农民协会中苦大仇深、武术功底较好的年轻人为骨干,组建一支精干的农民武装,打击乡间日益猖獗的反动势力。

  1935年11月18日,特委在文登县沟于家天寿宫召开扩大会议。会上,特委书记张连珠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指出暴动的必要性。特委成员程伦说明了暴动的时间、组织分工和行动路线等问题,会议上确认了暴动队伍的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会后,各路暴动队伍加紧准备,但由于派出购买子弹的人逾期未归,中共胶东特委决定将暴动时间推迟至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因为这天是农历十一月四日,被称为“一一·四”暴动。暴动波及荣成、文登、牟平、海阳四地。

  胶东地区“一一·四”武装暴动的消息,震惊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八次急电报告蒋介石,并立即命令驻潍县的第八十一师师长展书堂为莱阳、海阳、牟平、文登、荣成等5县的清乡司令。11月30日,展书堂在莱阳召开清乡会议,会议要求各县民团协助国民党军队堵截暴动力量,积极清乡。

  面对敌军的围剿,尽管我军殊死战斗,但仍由于敌众我寡和装备劣势,暴动遭到了残酷的镇压并以失败告终,但在暴动过程中产生的这支武装队伍保存了下来,并进入昆嵛山继续斗争,胶东游击队成为党在山东成立的第一支红军队伍,也是当时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一支红军游击队。

  开展游击战,整编后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于得水率领东路三大队突围的20余名队员转入昆嵛山。与此同时,东路一大队王亮熟悉地情,也带领十余名队员突围转到昆嵛山北麓。不久,在胶东特委委员刘振民、邹恒禄的主持下,两支30余人的队伍汇合,继续擎起胶东红军游击队的旗帜,于得水任大队长。从此这支红军队伍以昆嵛山为根据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展开游击战争。

  在昆嵛山的两年时间里,胶东红军游击队在中共胶东党组织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队伍不疲,人心不散,战旗不倒。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2月15日,理琪从济南来到胶东天福山脚下的沟于家村,传达省委指示,要求加快步伐举行武装起义,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1937年12月24日,理琪、于得水、柳运光等在昆嵛山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正式成立,任命于得水为大队长,宋澄为政治委员。他们发起了天福山起义,燃起了胶东抗日的烽火,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

  天福山起义后,以胶东红军游击为骨干成立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由小变大,愈战愈强,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27、31、32、41四个军,成长起以张万年、迟浩田两位军委副主席为代表的一大批解放军将领,涌现出了“南京路上好八连”、“济南第一团”、“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雄集体和杨子荣、任常伦、夏侯苏民等著名战斗英雄,以及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著名民兵英雄,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孙昊 综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网、齐鲁晚报、胶东在线等)

责编:马婉莹
审签:辛 然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