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新区故事】52年党龄不褪色 发展路上的助推人——泰安大官庄村原村委会主任王玉兴
··
编者按:从崎岖小路到康庄大道,从低矮平房到高楼林立,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广大党员干部、基层工作者、群众志愿者矢志不渝、艰苦奋战,铸就出一座高质量发展的西部“新城”。新区的发展是一部史诗,人人都是参与者,为更好挖掘新区建设中的故事,大众网·泰安推出“我和我的新区故事”系列专题报道,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邀请新区老党员回忆入党初心,见证新区发展、讲述新区故事,让越来越多人了解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这片土地,以崭新的面貌、奋斗的姿态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龙炎 泰安报道
在位于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大官庄社区,有这样一位老党员,71岁高龄不服老,52年党龄不褪色,在任时兢兢业业谋发展,卸任后多次挺身而出,屹立在大官庄的历史转折点。他将一生大部分时间奉献给大官庄,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抛洒心血、奉献力量。他,是大官庄村原村委会主任王玉兴。
王玉兴深情抚摸入党誓词(记者 李龙炎 摄)
怀纯洁初心入党 回家乡贡献力量
“去老街逛了一圈儿,刚回来”“一斤黄瓜,二斤西红柿,今天超市打折”……5月6日,刚从泰安老街回到大官庄社区的王玉兴,电动车还没停,就跟路过的居民打起了招呼。
1950年出生,1969年入党,71岁的年龄,52年的党龄,王玉兴高高的个子,身着风衣,腰板笔直,仍旧步伐矫健,意气风发。
回忆起当初入党时的情形,王玉兴谦虚地说:“我1968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领导觉得我工作比较踏实,思想还算先进,就让我写入党申请书,推荐我入党。”
“相比地方,在部队里入党要难一些,抓的相对紧一些,对个人考察更细一些。”王玉兴说,“那时候经济不发达,吃饭都是问题,入党的初心更是简单,相信多数人就为了一句话‘为人民服务’,我也不例外。”
不为做官,不为升迁,只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怀揣着党员初心和部队里留下的好习惯,后来的王玉兴不遗余力,将心血如数奉献给大官庄。
王玉兴在大官庄社区服务中心阅读(记者 李龙炎 摄)
1972年,王玉兴转业回到泰安,当时全国重视农业发展,尽管回到了家乡,但之后的8年时间里,他被安排在各个村庄的公社中辗转驻队,直到1980年,才真正回到大官庄村。
“仰仗村民信赖,回来以后,我担任过大官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后来又担任了村委会主任。”王玉兴告诉记者,那时候很穷,条件很艰苦,镇上经常召开党员会议,全大官庄村只有一辆自行车,赶不上火车就得走着,脚上磨出泡是常有的事。
农用工具不好买,坏了也没地方修,这让原本就不富裕,以种地为生的大官庄村民平添困境。为了方便村民,让大家尽量多赚“公分”,时任村委会主任的王玉兴主导建立了大官庄村第一个铁业社。从此,村民们必需的铁锨、镰刀、锄头等农用工具,都可以在大官庄村生产加工了。
顶风冒雨挺身而出 奔向未来驶向美好
卸任后的王玉兴,不忘党员身份,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参政议政,为大官庄的现代化建设不遗余力贡献力量。
2014年,时值大官庄棚改拆迁,村民反应强烈。为了让棚改顺利进行,让新区建设快速推进,王玉兴和其他党员老同志顶风冒雨站出来,挨家挨户走访,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王玉兴说:“那时候村民普遍的想法就是,把地都收走了,吃什么?把房子都拆了,住什么?”
被骂过叛徒,被喊过内奸,不堪入耳的言语常常伴随王玉兴耳旁,但他没跟村民红过一次脸、拌过一次嘴,用他一句话来说“谁让自己是个党员”。
经过村“两委”和王玉兴等老同志的共同努力,棚改终于开始进行,但王玉兴还是没闲下来。哪一户住在哪里,有多少地,多少间房,多少面积……因为熟悉村况,他又帮助新区挨家挨户开展丈量工作。“当时我就说,少量了村民吃亏,多量了国家吃亏,我就公正透明。不要骂我,也不要跟我讲情,国家有标准,不是我王玉兴说了算。”王玉兴表示。
王玉兴在大官庄社区散步(记者 李龙炎 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迎来大官庄村换届选举,本该安享晚年的王玉兴,为了大官庄的未来,又一次站了出来。
当时,老家是安徽的黄平新正在大官庄村驻地创业,并娶了一位大官庄的妻子。王玉兴认为黄平新人品好、能力强,力主推选他当新一任书记,但因为黄平新是外地人,一开始便遭到许多村民的强烈反对。
“本村人你不用,非要选外地人!”“胳膊肘向外拐,你还是不是大官庄人!”……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王玉兴顶着压力迎着骂,坚定支持心目中的人选。“我是大官庄人,更是共产党员!本村人只要行,我就支持,要是不行,不能给大官庄作出贡献,不能带领村民致富,我坚决不会选。”王玉兴说。
今天,走在崭新的大官庄社区,高楼林立,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花草成片,居民们欢声笑语,气氛和谐美好。那些曾经对王玉兴恶语相向的村民,现在看到他,都会打个招呼问声好,闲暇时谈及过往,在后悔之余,也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一番。
散步时,王玉兴不时驻足停留,环视四周,欣赏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现在我常常思考,像我这种‘日落西山’的老党员,还能为这片土地带来什么?”看个许久,他会心一笑,因为他早已融入大官庄前进的历程中,流淌在新区发展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