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新区故事】46年十万余张照片 泰安老党员田忠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

··

  编者按:从崎岖小路到康庄大道,从低矮平房到高楼林立,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广大党员干部、基层工作者、群众志愿者矢志不渝、艰苦奋战,铸就出一座高质量发展的西部“新城”。新区的发展是一部史诗,人人都是参与者,为更好挖掘新区建设中的故事,大众网·泰安推出“我和我的新区故事”系列专题报道,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邀请新区老党员回忆入党初心、回顾党员历程,见证新区发展、讲述新区故事,让越来越多人了解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这片土地,以崭新的面貌、奋斗的姿态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田忠(记者 李继泽 摄)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继泽 韩宇 泰安报道

  田忠,1955年出生,是个地地道道的老泰安人,也是名有着3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说起入党初心,他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党员,受父母的影响,他从小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像父母一样,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现在田忠已经退休在家,但是他不忘初心,发挥余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变化,记录着共产党人勇挑重担,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艰辛道路。

  相机从胶片到数码,相片从黑白到彩色,田忠用镜头真实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用光影捕捉家乡生活中最真实的瞬间。

  1975年还在工厂工作的田忠因为兴趣开启了属于他的摄影之路。没有老师,田忠就自己学习拍片还有暗房的后期技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田忠的拍摄手法、技巧和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

1981年田忠工作时的照片(田忠 供图)

  1979年10月份,田忠被调到当时的泰安图书馆从事文化工作,看到老记者、老摄影家拍摄的照片,还有一些外国人拍摄的纪录片,田忠“心动了”。看到家乡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他就想把家乡的变化记录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影像财富。

拍摄中的田忠(记者 李继泽 摄)

  自田忠用工资买了手中的第一台相机后他就再没有闲下来。46年来,他骑着自行车从田间地头到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从老旧村庄到高楼林立的新社区,从火车站到高铁站,他用镜头记录城市变迁,见证了泰安城市风貌的崛起,用影像讲述岁月故事。

2014年的小辛庄村 (田忠 摄)

2014年的小辛庄村 (田忠 摄)

  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在变化着,市民在感受着,像田忠这样的摄影人也在记录着。2003年,田忠从老房子搬到了泮河边的新家。“冷清、荒凉,这是当时新家周边给我的第一印象。”田忠告诉记者,当时的泰山大街已经初具规模,但是道路环境跟现在无法相提并论。如今的泰山大街已经有了新的“容貌”,沥青铺设的路面干净平整,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里鲜花锦簇,十分现代化。“那时马路上基本见不到小汽车在跑,公交站只有6路车。如今,自己开车到市里也就十来分钟,不想开车想坐公交也很方便。”田忠说。

改造后的小辛庄村合并到大官园社区(田忠 摄)

大官园社区(田忠 摄)

  “我拍的这些照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化进程,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变化也是新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打心眼里高兴。”田忠说,以前的泮河两岸都是树林和杂草,有一次他骑着自行车去拍照片,等他拍完照片准备回家的时候,发现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周围全都是树林,当时还是找人问了路才走出来的。现如今的泮河灵动靓丽、生机勃勃,喷泉、步道等公共设施齐全,成了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放松之地。

  自田忠拍摄泰安城市变化起至今,他所拍摄的泮河公园、泰山西湖、粥顶山、泰安各街区……已有十万余张照片,他的镜头下,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最真实的城市变迁。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了解过去的泰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化,这一张张朴实的照片将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宝贵财富。

  岁月荏苒,黑发添了银丝,田忠手中的快门仍没有停下。一台相机、一瓶水是田忠的出行标配。作为一名泰安人、一名老党员,他告诉记者只要身体还可以,他就会一直将泰安的变化拍下去,用手中的镜头记录家乡的变迁,用相片展现出泰安发展的历史画卷。

责编:李汶
审签:李泽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