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齐鲁号”中欧班列延续火热局面不停发运
··
□ 本报记者 常 青
本报通讯员 马继超
“忙,就是忙。”
“五一”假期,位于济南西部的济西站不停发运中欧班列,异常繁忙。作为中欧班列专职司机,朱强感受尤为明显。
从最初每周跑2-3趟车,到现在的天天发运;从原先的41节车厢,到现在将近60节车厢;从开始的80公里每小时,到提速后的120公里每小时,越来越多悬挂着“齐鲁号”的中欧班列从济南出发驶向欧亚大陆。
出车前,朱强细细查看集装箱。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种类多,形状和重量不同,在车厢内的受力点也不同,为了让所有部件在车厢里保持稳定,安全抵达欧亚国家,对于运输平稳性的要求极高。“只有最优秀的司机,才有能力驾驶中欧班列。‘齐鲁号’走出山东,走出国门,这代表的不只是铁路,更是中国的形象。”
担任中欧班列司机两年多,朱强却从未出过国门,这是班列运输的特点决定的。从济南前往欧洲的漫长旅程,不是由一个司机、一个火车头一气走完的,而是需要依靠途经省份各个铁路局的多个司机共同接续完成。“比如眼前这辆车,我只负责驾驶到河北沧州,随后由北京局司机接力继续北上,就这样不断更换直到口岸。”朱强说。
虽然朱强的运输距离有限,但一个集装箱的欧洲之旅却十分“精彩”。除了在国内需要更换多个司机、车头外,到了口岸还要进行换装,随后由途经国家的铁路部门和司机接手,继续前往目的地。如果途经俄罗斯等与中国使用的标准轨距不同的国家,班列还需要更换列车。如果货物运往德国,因为德国货运列车最大长度限制比其他沿途国家短,集装箱还需要被分到两列较短的火车运输。
“五一”假期,除了一线操作人员,同样忙碌的还有后台管理协调人员。记者来到山东高速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营有限公司,这里是山东开行班列的“中枢指挥部”。
“这几个月,班列的客户咨询量攀升,每天都有大量客户打电话咨询仓位情况。”“五一”前后,工作人员吕刚一直在岗位上忙碌着。他告诉记者,去年疫情发生后,全球海运市场受到较大影响,却给中欧班列提供了发展契机。前段时间,苏伊士运河发生“大堵船”,导致大批货船无法及时周转。在这样的背景下,班列凭借稳定性强、时效快、安全性好等优势,得到了更多关注和认可。
数据最有说服性。今年一季度,“齐鲁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80列,同比增长27.1%,累计发送约3.1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8%。目前,“齐鲁号”中欧班列城市间线路已达47条,可以直达“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49个城市。
2018年,山东进行全省中欧班列资源整合,相比于先发地区,“齐鲁号”中欧班列起步不算早,但发展势头强劲。山东作为工业大省,货源充足,聚合资源后,山东中欧班列聚指成拳,形成合力。此外,山东高速集团创新产品服务,推出“鲁欧快线”“上合快线”“日韩陆海快线”等,同时打造“班列+”业务模式。这些都是“齐鲁号”中欧班列发展迅速的原因。
从曾经为了一个集装箱找货源,到现在一上午能接30个咨询仓位的电话,山东高速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营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马春波感慨万千。然而,“一箱难求”火爆的表象下,他有着清醒的思考:“在疫情和堵船这样的偶发性事件下迎来的‘高光’时刻,并不是常态,疫情影响会慢慢过去,堵船事件不会天天发生,‘齐鲁号’需要保持清醒,创新发展,保持良好局面。”
在马春波看来,受疫情等影响,目前海运运力骤减,远远不能满足外贸运输需求,很多客户将目光转移至中欧班列,导致班列运输火爆局面。“疫情总会过去,当海运恢复正常了,如何保持客户黏性,这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马春波认为,除了尽可能放大班列优势,如提高稳定性、时效性,还需要寻找更多适铁运输的目标客户,通过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各类优质服务,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业内人士表示,在全球外贸货运90%靠海运的当下,对中欧班列来说,不管是口岸的换装能力、国内铁路的运输能力,还是相关的基础设施,都尚不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庞大运输量,大规模的发展还需要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不断提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