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迹”忆·根脉山东(十四)丨一马三司令:为抗日救国捐躯的马家三兄弟

··

  编者按:作为革命老区的山东,这片红色热土不仅铸就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更是孕育了一代代的红色基因传承人,从王尽美等中共一大代表,到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再到时代楷模朱彦夫、李登海等,根基深厚的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之树根深叶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红色“迹”忆·根脉山东》专题策划,让我们一起穿越百年,对话历史和现在,共同见证信仰之火的熊熊不息、红色基因的血脉相承、红色精神的磅礴之力!

(左起: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

  “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护老百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鲁北清河平原、鲁中胶济铁路沿线,尤其邹平、长山、桓台、高青一带人民群众广泛流传的一首民谣,被尊称为“一马三司令”的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是周村城东北旺村马家三个亲兄弟,祖籍长山八区沟西庄(今邹平市西董镇沟西村)。马耀南从爱国学生到八路军优秀指挥员,为清河区抗日武装的创建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马耀南的带动下,二弟马晓云、三弟马天民参加抗击日寇战斗走上了革命道路,先后为国捐躯成为抗日民族英雄。

  书生司令——马耀南

  马耀南,又名马方晟,作为马家三兄弟中的大哥,以其投笔从戎、成为“书生司令”的传奇经历,为老区人民所熟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时的中国被迫同意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年仅17岁的马耀南对此义愤填膺,他写在当时的日记记录了他的心声:“我们要把帝国主义赶出去,我们要做真正的中国人。”当时在山东省立济南第一中学就读的他,积极参加爱国反帝活动,并参加了山东早期的共产党人邓恩铭、王尽美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

  1933年,马耀南任长山中学校长,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耀南决心投笔从戎,抗日救国。他在当年8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上海炮火异常凶猛,全国已入血战状态。自顾尚在此安逸消闲,能不愧死!自即日起,当特别振奋,求有所报命国家,获取较大代价之牺牲,方不愧生世间。”经中共党员林一山介绍,马耀南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同中共山东省委取得联系。中共山东省委在制定抗日武装起义计划时,将长山中学作为重要的据点,先后派共产党员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到长山中学,成立了中共长山中学特别党小组,直属省委领导,一批中共党员在该校担任教员,培养训练抗日干部,组织发动长山地区民众抗日。

  马耀南以教学改革的名义对课程进行调整,大量充实抗战救国的内容。马耀南支持帮助党小组在校内组织“抗日后援会”,建立“民先队”组织,举办游击战术训练班,为举行武装起义做思想和组织准备。1937年12月25日,马耀南参加黑铁山武装抗日起义,成立清河平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在他的争取下,长山县保安大队也参加了起义部队。1938年6月起义部队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同年10月,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和三支队政委霍士廉介绍,马耀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部与日军多次作战,围攻周村、破坏胶济路、坚守邹平城、激战刘家井子,重创敌人。

  1939年7月22日,马耀南和杨国夫带领部队开进桓台县牛王庄,准备稍事休息即东进临淄,与李人凤率领的十团汇合作战。不料由于汉奸告密,当天上午九点多钟,鬼子部队疯狂地向牛王庄扑来。我军展开反击,直杀得敌人尸横遍野。到下午两点左右,马耀南和杨国夫认为转移的时机已到,决定撤退。杨国夫请马耀南率领司令部机关先撤。马耀南和随行人员上了马,向牛王庄东南约一里路的大寨村奔驰而去。进村后正向东驰骋,不料遭到了埋伏在街东头柴火垛后的敌人的伏击。马耀南不幸连中数颗子弹,跌下马来,爬行到一墙脚,用手枪击毙数名日军。当一日军企图用刺刀杀害马司令时,马司令用最后一颗子弹把那敌人的手臂打断,并拖倒敌人用手枪击破敌人的脑壳,自己也因流血过多而壮烈殉国,年仅37岁。

  “一生要做硬汉,绝不发一无聊呻吟语,咬紧牙关与困难作殊死战,一直向前迈进。”这是马耀南这位抗日志士给后人留下的最后誓言。为纪念马耀南烈士,第三支队司令部将政治部“抗战剧团”易名为“耀南剧团”;中共清河区地委、公署举行隆重悼念活动,将创建学校命名为“耀南中学”(即淄博五中前身),长山县改为“耀南县”;八路军朱德总司令撰写发表《胜利在望,团结向前——为纪念抗战第五周年而作》一文表彰的77位抗战烈士中,马耀南列第20位。

  铁血抗日映丹心——马晓云

  马晓云,又名马方杲,马耀南之二弟。1924年加入东北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晓云回到家乡,发动乡亲声援东北人民抗日,同时筹集枪支,组织联庄会。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发动组织抗日队伍。同年底,与哥哥马耀南、弟弟马天民参与黑铁山起义,并把筹集到的3支手枪和几百银圆全部献给起义部队。1938年4月,马晓云所部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第7支队,马晓云任支队长。7月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第7团团长。

  1939年夏,马晓云奉命率领部队插入敌后,开展对敌斗争。他带领战士实施拔掉敌人据点、炸毁日军火药库、破坏铁路使日军军用列车出轨等行动,牵制了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7月22日,其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牺牲,更激起他报家仇国恨的决心。同年马晓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初夏回到山东,任清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在此期间,日寇疯狂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反复进行“铁壁合围”,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马晓云率队与日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处决叛徒、击毙汉奸、消灭匪特,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开创了清西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使清西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此后,上级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批准成立了清西专员公署,马晓云被任命为专员。

  1944年1月,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的指示,清西军分区改为渤海军区第6军分区,马晓云任副司令员。为更有力打击敌人,部队分两路行动。司令员许云轩率一部去小清河以南作战;政委李曼村和马晓云率一部拔除青城县王家庄据点。8月10日,王家庄战斗打响了。经过反复争夺,据点内的四个炮楼已被攻下三个,残余的日伪军龟缩到西南角的一个炮楼中负隅顽抗,我方几次攻打都未能成功。马晓云遂决定用大型炸药包把它炸毁。他怕现有的炸药受潮,爆破时出问题,就专门派人领来六十斤炸药。马晓云从指挥所出来想检查一下炸药的质量,就在这时敌人的一颗炮弹落在炸药上,一声巨响,墙倒屋塌。马晓云同志被爆炸的气浪冲出五、六米远的南墙边,壮烈牺牲了。

  马晓云同志的牺牲,给全体指战员带来巨大的悲痛,然而,这悲痛立即化成了为烈士复仇的怒火。他们高呼着“为马副司令报仇”的口号,奋勇冲杀,势不可挡,很快炸毁了炮楼,全歼守敌,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壮士头颅为党落——马天民

  马天民,又名马方普,马耀南之三弟。1937年参加抗战工作,1938年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一支队,后被任命为第一支队队长,马天民率队活跃于长山、邹平、桓台、章丘一带,攻据点,破铁路,宣传抗日。同年10月,中共党组织派其组织募集委员会,解决部队供应问题,马天民募集到大量物资与经费,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武装斗争。

  1939年7月22日,马天民得知大哥马耀南牺牲的消息后,万分悲痛,几日不能进食。家仇、国恨溶在一起,使他更加痛恨敌人。由于过分悲伤,整日话语滔滔不绝的马天民变得沉默寡言。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更加激励他打败日寇的决心,立志要像大哥那样去战斗和生活。

  1939年10月13日早上,有人送来情报:长山城西大辛庄有一户人家存放着一支枪,别的同志曾去要过,但没有要出来。马天民得到这一情报后,决定亲自去把枪搞来。马天民的一个警卫员李子有是辛庄人,李子有的一个亲戚在长山城里当汉奸。前不久,这个亲戚以重金收买了李子有。来大辛庄收集枪支,实际上是李子有和长山城里的日本鬼子、汉奸精心策划逮捕马天民的诡计。10月14日拂晓,当他们在大辛庄的一位朋友家刚要起床时,突然枪声大作,敌人已将马天民他们包围起来。马天民边射击一边撤退,当撤到辛庄西南的一片墓地时,敌人对天民形成了三面合围,马天民仍坚持和敌人战斗。日本鬼子、汉奸向马天民逼近,叫喊着要抓活的。马天民咬紧牙关沉着射击,日寇、汉奸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下去。最后,敌人发疯了,用机枪、步枪一齐朝着马天民猛烈射击。马天民身中数弹,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年29岁。

  枪声停止了,凶狠的日本鬼子把马天民的头颅割下来,做了一个假人身子,拍了照,登在日伪报纸上以此宣传所谓的“赫赫战果”,妄图借以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但邹(平)、长(山)、桓(台)地区的人民群众没有被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吓倒,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抗日斗争中。不久,李子有通敌叛变、谋害马天民的罪恶被查清,党和人民处决了这个罪大恶极的叛徒。

  马家一门三英烈,他们不怕牺牲、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红色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1948年3月,周村第四次解放后即决定建设周村革命烈士陵园。1961年1月周村区人民政府将“一马三司令”兄弟墓迁入烈士陵园中;1999年7月,周村区人民政府将“一马三司令”墓由周村烈士陵园迁至周村城东南大埠山(2000年3月更名为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祭奠活动。2003年8月,中共周村区委、区政府将马耀南生前所居之位于北郊镇北旺村的现存家宅辟为“马耀南故居”;2006年6月,淄博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纪念。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孙昊 综合新华网、中华英烈网、淄博新闻网等整理)

责编:马婉莹
审签:冯世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