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无人超市为啥“不香”了?省一个店员,多百万投入!
··
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3月25日联合下发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培育壮大零售新业态。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鼓励办公楼宇、住宅小区、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布局建设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
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在济南,无接触式的便利店、零售终端并不多。受访者直言,零售业之所以要“无接触式”,原本是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但在投入巨额硬件成本后才发现,仅仅省了一个收银员,其他人力劳动却不能取代。
中国互联协会专家委员、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郭涛认为,零售新业态主要仰仗技术进步,短期来看也攻克不了传统零售业的痛点,不如从“智慧”(大数据分析)方面下功夫,以拓宽盈利模式。
▲便利蜂提出用前沿技术革新零售,解决种种消费痛点 杜杨 摄
从火爆到危机
2018年,王杰开始运作他的代理分销项目。“跟普通的微商销售并无二致,但我在配送环节进行了创新。”他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平时货物都陈列在自动货柜中,购买成功后,顾客会获得一个二维码,然后去自动货柜展示二维码取货就行了。”
整个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都不用见面,这跟上文《方案》提出的无接触式消费体验极为相似。
在当时,无接触式消费概念正火,还被尊为零售新业态。在济南,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也先后试水无人超市。“新业态通过‘无人’来降低商店的运营成本,在当时备受资本青睐。”郭涛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比娃娃机占地还小,又节省人力,王杰的项目也曾被人看好(受访者供图)
实际上,王杰的项目也曾被人看好。当时他在济南几个高校试点成功后,便融到了“天使轮”。后来又在济南舜泰广场尝试铺设了自己的无人货柜,备受周围上班族尤其是女白领的青睐。
“我小时候家里就开便利店,所以我知道,搞零售最大的开销在人力和租金上。”在谈到当时项目的成功经验时,他认为自己的模式解决了零售业长久以来的痛点,“在我的平台注册会员,就能成为我的分销商。无人货柜占地跟台抓娃娃机差不多,省租金。”
然而,到了2019年,零售新业态却“不灵”了:济南多家无人超市或转让,或进驻店员成为传统超市。王杰的项目也陷入危机。
到了2020年,王杰决定自救。他选择了当时最火的社区生鲜团购,结果项目“死”得更干脆了:“生鲜产品对配送要求太高,根本没有周转余地。”
“零售新业态,旨在解决零售业人力贵、租金高的痛点。”郭涛总结,“但很显然,超市无人化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不可回避的人力成本
为什么超市无人化未能解决零售业痛点?经济导报记者走访了位于济南绿地新城的两家超市,试图一探究竟。
在一家名为便利蜂的便利店,经济导报记者看到,店内至少有两位店员值守,其中一人在柜台后负责烹饪快餐份饭,另一个则正在理货。收银台无人值守,取而代之的是数个自助收银机,顾客将选取的商品在收银机上扫码,即可出现价格及付款方式。
在这家自助收银的便利店旁,还开着一家普通便利店。经济导报记者发现,两家店差别不大,最明显的区别是这家店有一位店员负责收银,一位巡视,店长则负责后台管理。
“除了少一个人收银,我们两家店的产品与服务,差别大吗?”在被问及两家店的区别时,该店的店长如此反问经济导报记者。
“但从硬件投入上说,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可比有人值守的高多了。”郭涛表示,“尤其是为了提升购物体验,一些无人超市还设置了‘刷脸支付’系统,单店硬件投入高达百万元。”
收银可以被自助收银、刷脸支付系统取代,其他工作却非真人不可。在总结自己的失败经验时,王杰还提到配送问题:“我在济南不少商业中心都布了无人货柜,结果配送人力成本一下子上来了。原先一两个点,我一个人就能办理,后来我专门组建了配送队伍,却完全跟不上布点的速度,成本却呈指数式增长。”
配送之外,理货、上货等工作也多由真人完成。在王杰这里,这也成了大问题:“当时我也想跟快递合作来降低配送成本,但快递至多配送到点,补货、防损、维修等工作,必须由我们自己的人来。”
不可回避的人力成本,让他的项目从最初的“绕城高速内配货”,降到了后来的“二环内配货”,直到最后,销声匿迹了。
“智慧”更重要
在便利蜂便利店,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商品优惠力度挺大,但都标明了“App小程序专享”。付款时,如果不选择便利蜂的小程序支付,这部分优惠就享受不到了。
▲便利蜂的优惠力度不小,但必须通过App和小程序支付 杜杨/摄
如果不在意优惠呢?付款后,经济导报记者的手机弹出了一个“一人助力本单全返”的对话框,提示给微信好友发链接、找他们“助力”,还是能享受到优惠的。
实际上,上述《方案》对零售新业态的描述,除了无接触式消费体验,更多的还是着墨于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的“智慧”。
郭涛认为,“加会员”比“减收银员”更“智慧”,“通过无人收银、无人机配送等方式降低人力成本,主要仰仗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是短期内无法实现的。对于零售业来说,短期内能实现的,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顾客喜好,指导零售商的运营。”
而除了后台运营,大数据也能为消费者“画像”,从而从前端根据其喜好引导消费者购物,“但这部分数据,哪些经顾客同意可以获取?哪些涉及隐私需要保护?还需要在实践中规范。”郭涛说。
因为自己家就是开便利店的,王杰认为,顾客还是更愿意通过真人交流与商店产生类似熟人社交的情感联系,所以,“大数据不能取代店老板与顾客间的交流!缺乏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流,导致顾客粘度降低,也是我的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