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答海报新闻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此次抗击疫情中国方案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也为中医药发展带来契机。如何加快专业中医药人才培养再次引起关注。3月2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回答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工作。
2019年我国中医类医院总数首超5000个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6月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较2018年均有所提升,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较2018年增加5071个,其中中医类医院总数首次超过5000个,达5232个。
2019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1.6亿人次,较2018年增加0.9亿人次,增长8.6%。其中中医类医院6.8亿人次,占58.0%,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2.0亿人次,占16.9%,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9亿人次,占25.1%。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3858.9万人,较2018年增加274.2万人,增长7.6%。
专家观点: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超认为,目前中医药人才仍然面临着培养、使用、评价机制等诸多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中医药服务质量的提高。
赵超分析,首要问题是我国未建立基层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在中医药院校方面,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水平不高,高水平教师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并且,中医药生源质量不高,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同时,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和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全科中医培养不足。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曾发文表示,中医药事业传承的核心是人,创新的主体是人,发展的关键也是人。
纵观中医药事业近几十年的发展,黄璐琦表示,人才建设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药的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瓶颈。培养中医药时代新人,既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融合现代科学传承发展的根本需要。
他建议,培养中医药时代新人,需要中医药高等院校积极作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推进中医药教育模式变革和创新发展,实现医教研产协同、医工理文融合,临床实践与科技创新同步、教书育人与学科建设并重,构建起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顶层设计: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未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推动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方面有哪些考虑?
“‘十四五’期间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工作。”对此,3月2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回答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中都强调重视中医药的人才培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都有具体部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补充称,“十四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着力在完善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路径以及健全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方面持续发力,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快提质增效。并从四个方面重点考虑。
首先,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卢国慧透露,前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教育部、卫健委已经针对院校教育出台了一份专门文件,对院校教育环节作出了相对完善的顶层设计,目前正在推动落实。“十四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围绕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师承教育方面,加大制度机制的建设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也称为“歧黄工程”。通过“歧黄工程”着力推出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另外还要评选表彰一批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先进典型,特别是还要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以及名老中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重大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
基层是服务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地方,也是中医药人才大有可为之地。在“十四五”期间,针对基层人才培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大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招收力度,为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培养一批本科学历的中医师。未来五年,计划再建1000个左右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力争实现县级中医院全覆盖,鼓励中医药专家扎根基层、服务百姓,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名中医团队。同时,推动构建合理的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把中医学的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药人才评价标准,把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