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十四五”时期,聊城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
记者
中央、省委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请问“十四五”时期,聊城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江川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发挥农业大市优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抓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确保核心区粮食产能,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56万亩,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00万亩以上。
二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成1212.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12.8亿斤粮食产量是省委给我们的死命令,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严格奖惩,完不成任务的按失职渎职问责。
三是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瓜菜菌等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做好精品蔬菜基地及示范园区建设,力争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产量达到1300万吨。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2021年生猪产能恢复正常,存栏达到169万头。大力推进高唐锦鲤、茌平鲈鱼、东阿黄河鲤鱼等特色渔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9万亩左右,产值稳定在30亿元以上。
四是狠抓政策落实。创新粮食生产奖励机制,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快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2021年小麦、玉米保险覆盖率达到76%,积极争取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
记者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请问,我市在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面有哪些措施?
王江川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实施过程中,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2021年基本完成县域空间规划编制,进一步细化完善村庄分类。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实现“多规合一”,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做到规划应编尽编,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对暂时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庄,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控要求进行建设。深入推进“规划师下乡”,协助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镇开展乡村规划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注重乡村风貌,保留乡村特色,不搞大拆大建,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
二是提升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实施农村公路五年提质增效工程,2021年新改造农村公路350公里以上。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25年城乡供水一体化率提高到90%以上。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行动,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推进燃气下乡,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大5G网络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千兆光纤网络,到2025年农村地区80%的家庭具备千兆接入能力。加强农房建设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村危房动态监测机制,3年内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快智慧农业发展。
三是强化服务供给。加快推动形成县域统筹规划布局、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打造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推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档升级,2021年7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推动中医药优质资源下乡。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合理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依托农村各类便民服务网点,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快递进农村,2021年实现快递服务覆盖70%的行政村。
四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平清种增改”和“家家整洁、村村清洁”自主治理行动成果,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规范提升,开展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有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坚持美丽乡村示范“省、市、县”三级联创,今年,争创省级美丽村居试点36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
记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请问,“十四五”时期,我市围绕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江川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目前,全市拥有种子企业28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各类种畜禽场45家。“十四五”期间,立足我市实际,着力在资源保护、自主创新、做强企业、建好基地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做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充分挖掘本地种质资源,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加强保护区建设,2021年建设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圃1处,改扩建畜禽保种场2处。加强原种、良种基地建设,改善种子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建成标准化良种繁育田,力争建成省级以上良种繁育基地1处。
二是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以粮油作物、瓜果菌菜、畜禽水产等为重点,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协同建设创新育种平台。支持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和队伍,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并率先在瓜菜优良品种、优质小麦有重大突破。
三是培育现代种业企业。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推进商业化育种、集约化育苗,打造一批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鲁西种苗谷”建设,力争全市蔬菜种苗企业发展到110家。支持种子企业牵头或参与组织实施种业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等项目,积极申报省良种工程项目。
记者
十四五”期间,结合聊城实际,如何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熊永星
市农科院副院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与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相衔接的重要历史节点。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产业振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助推产业振兴,农业科技创新不可或缺,“十四五”时期,我院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创新体制机制,让科研更加切合聊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求。以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为己任,创新科研项目管理、职称评聘、人才评价制度,引导科研人员面向产业、面向市场开展科技创新,推动我院食用菌、现代育种、蔬菜、果品等优势学科越来越强,与聊城农业重点产业和发展方向对接更加紧密。
2.创新种源种质,助力聊城种业提升。种质是种业提升的基础,为更好地开展种质创新,我院将分茬口分类别引进主栽新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合聊城种植的优良品种;引进本地没有的稀优特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并广泛引进各类种质资源,建设种质资源库,为开展育种工作长效储备。同时,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开展种质精准鉴定、保藏和科研攻关,助力我市种业提升工程。
3.创新科研方式,破解“卡脖子”难题。结合聊城农业产业中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与国内外具有领先水平的高校院所合作,提升科研水平。运用单倍体、基因控制、分子标记等技术开展现代育种研究,在蔬菜、食用菌、林果品种的引进与栽培、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通过开展全产业链条科技攻关,为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4.瞄准产业前沿,完善学科体系。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新发展格局,我们将坚持“缺啥补啥”,瞄准产业前沿,加强新兴学科建设,补齐短板,开展动物科学、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智能农机装备研究,以适应未来农业发展新趋势,不断推动新兴学科科技创新,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聊城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记者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何发挥科技服务在产业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熊永星
市农科院副院长
作为一家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业生产一线距离较近,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开展五项工作,着力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1.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在全市建设30处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基地,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进行示范推广,为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技术推广服务、农业人才培训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通过以点带面,真正做到“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2.开展“一对一”科技服务。我们将组织各科研团队与全市100家以上重点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结对,跟踪开展“一对一”科技服务,解决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让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涉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真正发挥好示范作用,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3.推动力量下沉,在农业大县建设分院。加强与重点县市区的战略合作,建立以分院为依托的特色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网络,加速科技成果在生产一线的转化应用,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用产业高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冠县分院、莘县分院,在服务当地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学习借鉴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索我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成立中试中心,围绕院科研成果开展中试生产并进行二次科研开发,让科技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5.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联合市直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授课群体需求,有针对性的举办“现代农业培训班”,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业专家授课,帮助基层技术人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深入开展“农科走基层”活动,通过田间课堂、地头培训等方式培育一批田专家、土秀才,以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全力构建市、县、乡、村、企五级技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