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虽“盲”,监管不该“盲”

··

  女儿说是去买文具,结果花了近100元买了几支笔,这让合肥市民胡女士感觉不可思议。近日记者走访多个文具店发现,现在“文具盲盒”成了中小学生们的新宠,有的孩子甚至为买到心仪的“盲盒”,一个月花费上千元。由于盲盒的“不可预见”,少数商家也趁机“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安徽商报》3月22日)

  对于文具盲盒的风行,家长、老师倒没有必要紧张,也不该一味责怪孩子的购买行为,毕竟连很多成年人都无法抵挡住盲盒的诱惑。这不,成年人的买买买还促成了一家盲盒公司的上市,因此让还是孩子的中小学生抵制住可能暗含惊喜的文具盲盒,恐怕也是强人所难。

  盲盒之所以在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群体中广为流行,显然有一定现实基础,即满足了购买者的某种情感需求,如对未知的期待、压力的释放等。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文具盲盒,或许更能做到理性客观。

  文具盲盒并非洪水猛兽,但前提是引导孩子勿盲目跟风,同时确保盲盒中所隐藏的文具质量合格、售价合理,否则就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消费观念等造成负面影响。文具盲盒偶尔买之无妨,但若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家长、老师就应提高警惕,及时介入。购买盲盒者往往有赌的心态,无节制盲目购买容易成瘾,严重者可能无心学习,一门心思全在买盲盒、拆盲盒上,不仅耽误了学习,也容易养成不良消费习惯。对此,家长、老师要多加以引导,在了解孩子购买心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对文具盲盒保持即使喜爱但也不过度追捧的状态。

  盲盒主打“盲”即不可预见性,于是很多无良商家就在“盲”字上大做文章,如以次充好、虚高价格等。两三元一只的中性笔,装进盲盒就能卖到二三十元,甚至很多“三无产品”也凭借盲盒的噱头,堂而皇之进入各类文具用品店,成为学生们争相购买的新宠,这是对学生正当权益的侵害,也是对市场监管的挑衅。盲盒虽“盲”,却不该成为监管盲区。对于那些通过文具盲盒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商家,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对学校周边的文具盲盒销售要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在无法做到让文具盲盒彻底淡出学生视野的情形下,确保盲盒中的每一样文具都安全合格、物有所值。

  “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对于一些学生而言,文具盲盒就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但文具盲盒究竟是孩子学习过程中解乏纾困的小小调剂,抑或是本末倒置成为影响学习的成瘾品,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警惕盲目跟风、确保适可而止,理性购买,至关重要。堵不如疏,对于孩子购买文具盲盒问题同样适用。在孩子易受商家宣传诱惑且手头普遍宽裕的前提下,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成了重中之重,这也是教育智慧的体现。(夏熊飞)

责编:马婉莹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