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肺结核占各类结核病80%以上 当心身边的“潜在杀手”
··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许世阳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我们该如何预防结核病?哪些人容易受到结核菌感染?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许世阳为德州市民解答这一问题。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小心得了肺结核
“市民若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的情况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许世阳说,肺结核还会伴有痰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可以治愈。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侵犯人体的任何部位,肺是最易被侵犯的器官,肺结核占各类结核病的80%以上,是目前致死人数最多的传染病。肺结核也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被我国定为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传播。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散播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就可能被感染。得了肺结核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个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做好三个方面措施,预防和控制肺结核
预防肺结核,重在做好三个方面的措施:最重要的是控制传染源。应尽早发现隐藏在人群中的传染源,并予以彻底治疗,缩短传染期,减少其对周围人群的传染。
其次,切断传播途径。肺结核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发现传染源后要采取隔离等防护措施,减少患者与家人、朋友等密切接触。必须与他人接触时要佩戴口罩;患者要注意不要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要用手帕或手肘内侧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要把痰吐在痰盂内,然后进行消毒处理。排菌结核患者还应避免与婴幼儿、老年人密切接触;注意居住和工作环境通风,建议每天至少开窗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最后,保护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如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对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
“对感染结核菌后易发病的高危人群,可进行结核病的预防性治疗。”许世阳说,这些高危人群包括: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5岁以下儿童和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长期应用透析治疗患者、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矽肺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四类人群容易受到结核菌感染
虽然人人都有可能感染结核菌,但并非所有接触结核菌的人均会被感染,除了与接触的结核菌毒力、数量有关外,主要与自身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有关。
许世阳分析说,容易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群包括以下四类:
1、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如家人、同事、同学等。由于他们与患者长时间密切接触,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结核菌很容易被其吸入而导致感染。
2、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尘肺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因为他们抵抗力差,容易受到结核菌感染。
3、未接触过结核菌的人群:如偏远山区的儿童或从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婴幼儿,往往对结核菌缺乏抵抗力。
4、因职业接触肺结核患者或结核菌的人员: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综合医疗机构呼吸科医务人员、健康体检机构的工作人员等,如果防控措施不够完善,容易感染结核菌。
送给结核病人“五个饮食处方”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除药物治疗和休养外,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许世阳给患者推荐五个饮食处方:高蛋白饮食、高热量饮食、足量维生素及钙,注意禁忌。
结核病人病灶的修复需要蛋白质作为原料,故蛋白质的供给必须充足。应多食鱼、虾、肉、蛋、奶及豆类制品。特别是牛奶,不仅富含蛋白质,还是补钙的佳品,对结核病灶的修复十分有益。
由于结核病患者常有持续低热的情况,热能消耗较常人高。因此,给予足够的热量才能满足机体需求。所以除了一日三餐外,应在两餐之间增加副餐,可选择糕点、粥类。病人的主食应多样化,除米、面外,还应常吃玉米、小米及薯类等粗粮,可提高纤维素的摄入量。
结核病人对维生素的需求量非常大,可从以下食物中获得:新鲜蔬菜、水果、鱼、虾、乳、花生、豆类、动物内脏和蛋类等。因结核病灶的修复需要补充大量的钙,故钙、磷等矿物元素也不可或缺,含钙多的食物有奶类、海产品、骨头汤等。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若病情严重,咯血、高热时,应给予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待病情好转,再供给其他营养丰富的饮食。
肺结核病人禁止抽烟喝酒,吃药的时候不要和牛奶与茶同服,茶能解药性,牛奶会把药物包裹起来导致药效降低。急性期咳嗽较重的病人,不宜吃凉性食物或过辣、过甜的食品。应禁食或少吃辛辣食物,因为辛辣食物生痰助火,对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且容易引起咯血和病灶扩大,从而使体能消耗更为严重。(李祖林 王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