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潍柴控股集团汤海威:一切为了行业技术的“中国突破”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闫晓辉 报道
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作出关于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授予200个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授予966名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授予956个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汤海威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们努力五年,终于获得了这一技术突破,但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下去”,在采访中,汤海威坚定的地说。
2021年11月,汤海威工匠创新团队完成的《内燃机高温运动件动态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近四年来唯一一个工人项目获此殊荣,相关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不仅是潍柴一线职工创新成果的新突破,也是内燃机测量关键技术的“中国突破”,打破了欧美技术壁垒。为了这项突破,汤海威和团队努力了整整五年。
汤海威不仅是潍柴首席技师,还是发动机先进试验技术工作室带头人。他带领团队,主攻发动机及零部件特种测量和先进试验技术,获得了全球首创的多项技术突破,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为企业节约研发资金1.1亿元。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齐鲁大工匠、中国机械工业百名工匠、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鸢都产业领军人才、富民兴鲁、富民兴潍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汤海威中等身材,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常年穿着工作服,牛仔裤,运动鞋。别看他文质彬彬,工作起来可是雷厉风行,钻得了车底,琢得了细丝,解的得了难题,搞得了创新。众所周知的“三高”试验队成立之初,他就是重要试验技师之一。2016年,潍柴成功申报建设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汤海威首席技师工作室在此刻应运而生。从此,他带领团队展开了艰难的攻关,实现了活塞等高温运动件动态温度测量从有线到无线再到自发电技术的三次跨越,走向了世界前沿。
“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没有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
发动机特种测量技术攻关项目中,活塞动态温度测量技术是难度最高的一项,这项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研究机构手中,过程繁琐且收费高昂;而国内的活塞遥感测温、存储测温等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进行初步技术开发便需要收取上百万的费用,且受制于特种电池,续航时间仅十几个小时。为了打破欧美技术壁垒,建立内燃机高温运动件载荷数据库,在企业支持下,2016年夏天,汤海威带领团队成员正式针对此项技术展开攻关。
“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没有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汤海威的坚持给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
他带领团队综合分析,找出了技术攻关的难点。新的技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联动机构安装在WP13柴油机上并成功运行,完成稳定而准确的温度信号传输,工作室成功攻下了活塞动态温度测量的一个山头儿。
“创新没有捷径,有的只是不停地尝试”
有线测温技术的攻克,可以说是打破国外垄断的一项重大突破。汤海威团队收获了荣誉和掌声,但汤海威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带领团队马上转向了无线测温技术的研究。
活塞的无线测温技术被德国一家公司垄断,汤海威和团队走访和咨询了国内外十几家供应商、院校和研究机构,大家都表示没法自己实现,全球知名厂商和机构都需要委托该德国公司进行试验。当时潍柴正处于发动机新平台大量开发阶段,每年的试验需求有近百项,这样的试验费用和测试时间肯定耗费不起。紧迫的试验需求给汤海威的团队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而从有线到无线,这是另一个层级的技术跨越,将之前所有的困难等级全部加倍。“从有线到无线,这可是质的跨越,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道和寿命,这对我们发动机性能开发有重大意义,再难,咱得干下去。”汤海威不断为大家打气。
尽管项目没有起色,但汤海威始终没有放弃,脑海中一直思考着无线测温的关键突破点。白天上班忙着各种试验任务,就利用下班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半个月下来,解决思路没打开,他却一度患上了失眠的毛病。一个又一个夜晚,他脑海中不断的思考着各种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一遍又一遍的推演。
“创新没有捷径,有的只是不停地尝试,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找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汤海威不断鼓励大家。天道酬勤,在无数次的尝试之后,困扰了国内外同行多年的技术难题,终于被攻克。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相关科研的实践先锋。
“创新永无止境,我要把一项技术做到极致”
2018年底,潍柴发动机研究院内部技术年会上,汤海威摆弄着一个3D打印的白色模型,这是他在此次年会上展示的“黑科技”,也是这他们团队的又一项创新成果。“老汤,别炒剩饭了,你那活塞测温都好几年了,咋还拿出来显摆”,有同事开玩笑道。“一会儿让你开开眼,这可跟之前的大不一样了!”汤海威自信地说。这是他们团队对高温运动件动态测温技术的再升级、再优化,自主开发的测温系统自供电系统模型。现场一经演示,立即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有了便捷的无线动态测温系统,汤海威为什么又继续去研究自供电动态测温技术呢?原来,随着动态测温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和发动机更加精细化的开发需求,汤海威发现,200小时有时难以支撑整个试验周期的全过程动态测温。能不能实现测温供电技术的突破,他又动起了脑筋。经过多次验证和参数修改,最终,他成功完成了发电模块的开发。
汤海威还带领团队拓展发明了多种运动发电方式,为高端发动机开发和健康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从有线到无线再到自发电,创新永无止境,我要把动态测量技术做到极致,就像我们把发动机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一样”。这是汤海威的信念,也是他的追求,为了一次次的行业技术的“中国突破”,汤海威带领团队不断挑战,永攀科技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