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王雪涛、武中奇、刘国松……这份济南城市艺术地图不容错过

··

  李苦禅纪念馆雕塑

  王雪涛纪念馆

  李苦禅纪念馆 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记者钱欢青 摄

  武中奇纪念馆

  刘国松水墨艺术馆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泉城自古是诗城”,这里走出过彪炳中国文学史的李清照、辛弃疾,杜甫、李白、曾巩都在这里写下千古名篇;泉城也是艺术之城,趵突泉公园里“深藏”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五龙潭公园内,还有一座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1月9日,由原山东省科技馆改建的济南韩美林艺术馆又落成开馆,为济南城市艺术地图再添一处亮丽风景。

  李苦禅纪念馆在趵突泉万竹园内,与沧园的王雪涛纪念馆遥相呼应。

  冬日的万竹园,竹林依然绿意盎然,在阳光下闪烁出耀眼的色彩。李苦禅纪念馆占据万竹园石榴院、玉兰院两个院落,小桥流水、古树老宅、雕梁画栋,别有一番雅致韵味。

  纪念馆内常年展出众多李苦禅书画精品。其中一、二展厅运用多媒体,展现苦禅大师生平与艺术辉煌;三至五展厅结合数字与实物,多维度呈现大师作品;六至八展厅则专注作品实物展示,让观众在静谧中感受大师的艺术魅力。

  李苦禅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原名李英、李英杰,字超三、励公,是爱国艺术家、一代大写意书画宗师,他不仅是中国美育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更是近现代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以高洁的人品、超逸的画品而闻名于世。

  抗战时期,李苦禅因参与抗日地下工作被捕入狱,在北大红楼日本宪兵队监狱中受尽酷刑、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苦禅先生一生创作两幅《盛夏图》,是中国历史上首幅巨型大写意书画作品,一幅现存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幅现存于济南李苦禅纪念馆珍藏馆。盛乃繁盛之意,夏为华夏之名,以盛夏之美意寓中华繁荣昌盛,这正是苦禅先生一生践行的座右铭“所谓人格,爱国第一”的真实写照。他的《劲节图》《松鹰图》《山岳钟英》《红梅怒放》等代表作品堪称国宝级作品,因此他的代表作收藏于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国人民政协礼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等场馆,其作品在国家文物局2023年5月26日公布的《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之中。

  在济南市美术馆二楼,还有李苦禅纪念馆珍藏馆。

  2024年,赤子雄鹰·纪念李苦禅先生诞辰125周年艺术展暨李苦禅纪念馆珍藏馆揭牌仪式在济南市美术馆举办,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李苦禅纪念馆珍藏馆的设立也为李苦禅作品的进一步收藏、保护、展览和研究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平台。

  李苦禅纪念馆珍藏馆不仅展出了李苦禅众多作品,还用展板的形式,呈现了李苦禅的人生和艺术之路。其中有一个故事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这个故事和李苦禅的求艺有关:1918年暑假,李苦禅听说北大有个“画法研究会”,是免费学画画的地方。可是,他不知道画法研究会在哪儿。从山东走到北京,他就在街上找人问路。问来问去,也没问到。一筹莫展时,在街头突然看见了一个年轻学生。那个年轻学生腋下夹了个纸卷。李苦禅想:他应该是学画画的,于是上前询问:“您好,请问您知道画法研究会在哪儿吗?”学生说:“你跟我来。”李苦禅欣喜万分,赶紧就跟着他走。在一片民房中,他们绕来绕去,进了一个大杂院。俩人一进去,里头正在画画的学生看见带路的年轻人,都站起来说“老师好”,李苦禅十分诧异,心想:这么年轻的老师?看着和我差不多啊!此时,带路的年轻人回过头跟他说:“你好,我叫徐悲鸿,我在这儿教美术。”那时他俩都是二十来岁的“90后”,一个生于1895年,一个生于1899年,徐悲鸿比李苦禅大四岁。初见李苦禅的徐悲鸿还没去法国留学,只是一个在北京一边教学一边求学的南京青年。这一年,徐悲鸿成为李苦禅西画的启蒙老师。暑假结束后,李苦禅就回到了山东继续上学。

  从趵突泉公园南门入园,往东不远,就可以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门楼西侧匾额写着“沧园”两字,东侧匾额写的是“王雪涛纪念馆”。

  一个连廊环绕、曲径通幽的小院落,是诗与画的交响。沧园是明朝著名诗人、“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读书处,因园内有沧泉而得名。沧园古朴典雅,园内奇树盆景,珍花异木,景观奇特。1987年,国画大师王雪涛纪念馆设于沧园内,展示王雪涛先生的遗作及收藏品。

  进入沧园,只见一座王雪涛先生的半身塑像立于秋斋之前。“秋斋”中,集中展现了王雪涛先生的生平和详细的“年表”。“秋斋”之外,还有“藕华楼”“无陋山庄”“萝月堂”等诸展厅,名字都来自王雪涛先生的斋号、堂号。

  王雪涛生于清末,成长于五四运动前后,数十年潜心研习花鸟画艺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根基,又有文人画艺术追求,更重要的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反对照搬、死摹古人之法。他遵循转益多师,取法乎上,执持独守“寂寞之道”,同时又充满激情,推崇“胆敢独造”之创新精神,是“继往圣、开来学”的真正艺术家。他长期追随齐白石、陈半丁,其作品题材广阔、隽秀自然,树立了小写意花鸟画的一代风范。园中还有一块奇石,刻着“蓝已青矣”四个字,是齐白石1934年为王雪涛的画册所题赠,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五龙潭公园内的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其精神气质也与五龙潭有着奇妙的呼应。

  五龙潭与隋末唐初的山东好汉秦琼的传说紧密相连。在民间传说中,五龙潭是秦琼府邸“一夕化为渊”而来。虽然只是传说,却让这里平添一股山东好汉的豪气。而武中奇独特的“武体”书法,也自带豪气。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里不仅有武中奇的众多书法作品,还有他生前用过的生活用品。无论“乡情”这样的巨幅作品,还是“龙”“虎”这样的小幅单字作品,都透着一股豪气。其中一幅“龙”字,纯以枯笔一挥而就,仿佛遒劲枯藤,仰天欲飞。

  武中奇出生于济南长清崮山,是革命家、书法家。他幼年家境清贫,历经坎坷。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投身革命,参与领导山东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后任八路军团长。身经百战,屡建奇功。1949年随军南下,长期在上海、南京两地工作,颇多建树。改革开放以后,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武中奇是从战争硝烟中走出来的一代书法家,在长期的书法艺术生涯中,武中奇立足于传统,扎根于广阔的社会,在书法创作中充分反映了他所处的特定时代的文化气息和精神风貌,呈现出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个性化特色。

  武中奇德艺双馨,具有虚怀若谷的博爱胸怀,他为“自己热爱的书法是人民需要的”而欣慰和满足,把自己数百幅精品力作捐给国家和人民。他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两次向家乡小学捐款13万元,为学校题写校名,向希望工程一次捐字百幅。他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经常去少年宫、福利院,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积极参加济贫救灾义卖,凡是牵涉公益事业,他都有求必应,为此捐款、捐字不计其数。

  在文物琳琅的山东博物馆,欣赏颇具现代气息的艺术品,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仿佛置身不同时空,古今对话,格外有一种纵横、宽阔之感。

  刘国松水墨艺术馆,就在山东博物馆二楼13号展厅。展厅的左半部分,眼下正在展出的是“溪山无尽——清代中晚期山水绘画展”,“刘国松水墨艺术馆”在展厅右侧。

  “刘国松水墨艺术馆”依托刘国松先生无偿捐献给国家并由山东博物馆永久收藏的百幅作品,精选三十余件(组)展出。刘国松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其艺术之途堪称传奇:14岁涉足传统国画,20岁改习西方绘画,青年时期追求油画的中西合璧,继而回归本土,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运动,先后以太空画、水拓画、渍墨画等一次次大胆的尝试震撼画坛。

  展厅里众多的作品确实令人过目难忘,从传统国画、西方绘画的精深功底,到中西融合的尝试,从狂草抽象到宇宙印象,斑斓多姿的画作完整呈现了画家的艺术探索之路。

  特别喜欢《老榕树的春天》《濑:九寨沟系列之91》这些枝叶、水波的荡漾和迷离,喜欢那些水拓、渍墨画中呈现的不可名状的雄壮或悲怆。也喜欢展厅正中矗立的那件《荒谬的金字塔》:一个个小三角排列成一个大三角,每一个小三角都是一幅纸本设色水墨,凡仕女,凡花草,无不精致优美,却都被坚硬的“三角之网”框定,在削足适履的残缺中组建起宏大的形体和秩序。——所谓“荒谬的金字塔”,于是成为个体生命面对当下世界的一个巨大隐喻。

  展厅的大屏幕还播放着一段简短的刘国松纪录片,呈现了他追求艺术的心路历程,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刘国松在片中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是两类人的创新,于物质世界而言,是科学家,于精神世界而言,是艺术家。刘国松的艺术创新之路证明,在传统的土壤被现代的处境阻断、割裂之后,身处现代处境下的艺术家,必然会有跳脱于传统,与时代正面相逢的渴望与雄心。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钱欢青

  

责编:王逸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