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匠”而强 用“心”化人——枣庄职业(技师)学院“班墨奚”匠心文化为职教高质量发展铸魂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崔鑫培 枣庄报道
这里是“工匠祖师”鲁班、“中华科圣”墨子、“造车鼻祖”奚仲等古代工匠大师的诞生地,这里也是中国职业教育重要发祥地、中国工匠精神诞生地。这里就是“匠心之城”——枣庄。近年来,枣庄职业教育已经走出了一条坚实有效的“枣庄路径”,尤其是在职教创新发展“文化高地”建设上,枣庄职业学院“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模式的品牌效应日渐显现。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的大背景下,它的文化基因和创新模式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典型效应。很显然,“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模式不单单是在于一种教育手段,而是深刻围绕挖掘职教内涵、培养大国工匠的认真思考。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枣庄职业学院院长王洪龄,探究“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模式的发展之路。
深耕匠心 文化育人提供强大动力和信心
今年4月,枣庄职业学院“班墨奚”匠心文化入选山东教育“品牌系列”(高校类),体现了该校文化育人的持久影响力和良好口碑。匠心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早在两千多年前,以鲁班、墨子、奚仲等为代表的能工巧匠们就以精于制造的智慧闻名华夏,开启了古代师徒制教育的先河,开创了齐鲁民间的工匠精神,留下了宝贵的“班墨奚”匠心文化,是职教文化之根脉。正是因为根植其中,才让枣庄职业学院的“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模式有了绵延不断的生命力和自信心。应该说,“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模式的发展,是枣庄本有的良好卓越匠心文化基因的有效体现,同时也是枣职“立德树人 匠心铸魂”的必然选择。
“职教之魂,存于匠心”!这是王洪龄接受采访时首先说的一句话。有了魂,才能有精气神,才能有职业教育的文化自信和职业崇高感。
从枣庄职业学院建院的那天开始,文化就伴随着学校,与教育共生共长。
枣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史名人众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从枣庄历史名人中汲取职教文化营养、探寻职教文化基因。经过十多年历程,深度挖掘鲁班、墨子、奚仲等古代工匠大师的工匠文化资源,梳理中国工匠文化和职业教育发展脉络,结合新时代中国精神,创造性地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育人资源,创新“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理念,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扎实的文化自信,实现了培根、铸魂、育人的统一。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育人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开始的追求规模和速度,到后来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文化人、匠心育人,时代已经赋予了职业教育更多的内涵。如今,“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已经写进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弘扬匠心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法律保证。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就是要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怎么办好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枣庄职业学院院长王洪龄表示,所以学院党委从文化育人的角度,把传承工匠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突破点,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传承齐鲁职教文化基因,打造了“班墨奚”匠心文化品牌,进而推动学院成为了弘扬工匠精神、文化育人的标杆。“可以说我们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理念扎实的实践者。”
十年磨一剑!尚德尚能,励志励学。枣庄职业学院“班墨奚”匠心文化如今依旧在不断完善中。
“坚持,坚守,确定了方向就要坚定走下去。”王洪龄说,“做好班墨奚文化育人,本身也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
求实突破 “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品牌屡获硕果
“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品牌如今已经越来越显现出了它的魅力和成果,枣庄职业学院越来越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信任,社会各企业也认可了这个“金字招牌”。学校学生先后荣获各类技能大赛奖项500余项,企业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达到了98%。毕业生赵峰从一名普通维修工逐步成长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组部命名的大国工匠,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王其平老师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化工教师团队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2020年,学校5名毕业生驰援武汉抗疫成为最美“逆行者”。
学院把“班墨奚”匠心文化、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了“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的有效体现,育人模式越来越实。学校将匠心文化融入校风校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融入教研科研,成立了“班墨奚”文化研究院和工匠精神研究会;融入课程体系,编写了《圣贤名匠》《走进枣庄学工匠精神》校本教材。此外,学校建成工匠文化博物馆、德廉教育馆、消防安全体验馆,建造了奚仲、鲁班、墨子、荀子、匡衡塑像、文化景观园和文化长廊,并以工匠名人为主题对校内道路、景观园区、建筑命名,并积极参与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建设,叫响工匠精神发源地特色品牌,打造匠心文化育人环境。学院通过实施“师生入企教学制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把“班墨奚”匠心文化与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结合起来,政校企行多元协同培育工匠精神。可以说,从“四个融入”“四层递进”“三个结合”“五位一体”,到“铸魂”行动,健全体系,搭建文化自信教育平台,“班墨奚”匠心文化已经在更多层次上显露出了其作用力和渗透力。
学院先后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文化品牌示范基地”、齐鲁工匠手艺体验基地、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奋进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典型案例、山东省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优秀案例。2021年学院牵头承担山东省教育厅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立项课题《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研究》。
对此,王洪龄表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就是要匠心铸魂,培育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可以说,如今的枣职学生身上都带着鲜明的“枣职烙印”,用院长王洪龄的话总结就是“五育并举,四有人才”,即通过“匠心立德铸匠魂、匠心益智炼匠技、匠心强体怀匠气、匠心蕴美塑匠品、匠心崇劳践匠行”五育并举,培养具有卓越匠心、高端匠技、家国匠情、担当匠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才是具有枣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向。
新篇待启 开放和创新书写更多精彩
建校以来,枣职从研究职教先贤,到全面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再到构建“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并赋予了新时代内涵。即“爱岗敬业、执着坚守”的职业操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的超越精神,“崇尚科学、知行合一”的求实品格。
在学院的十四五规划中,学院党委把打造文化育人高地,实施“班墨奚”匠心文化建设工程放在了重要位置。
“新职教法是对我们的职业教育进入新阶段后做的顶层设计,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为职业教育文化育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赋予了使命、提出了要求,因此就要求文化育人理念还要提升,模式还要完善,不断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王洪龄谈到枣庄职业学院未来文化育人时这样说道。“今后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一定是高质量发展的,一定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定是开放式的、创新性的,也一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扎根中国大地的职业教育,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据了解,枣庄职业学院正在建设“班墨奚”匠心文化育人资源库和墨子国际学院,打造智能化、数字化展示平台和国际职教文化交流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文化育人层次,扩大“班墨奚”匠心文化覆盖面,打造职业教育“走出去”文化品牌。“职业教育本身就是跨界的教育,不固守现有模式,要让社会各方面参与进来,还要“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才能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未来将通过“班墨奚”卓越匠心文化建设工程,将枣职打造成为工匠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工匠精神培育体验基地,从而贡献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枣职力量、枣职方案。
可以想见,下一篇章,枣职“班墨奚”卓越匠心文化育人模式必将书写更多精彩。“下一步,我院将紧紧抓住新职教法全面实施、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以及枣庄“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重大发展机遇,努力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国内先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优质职业院校,对此我们充满信心。”采访最后,王洪龄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