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蓬莱(大散文)
··
小城蓬莱(大散文)
作者 崔洪国
小城蓬莱,小在精致。但蓬莱人的热情好客却似那深蓝的天,浩荡的海和天空如雪的白云。虽在深冬,但到了蓬莱,心中依然会感觉到那份涌动的春潮。
——题记
一
小城蓬莱是个让人一见倾心的地方。
每次到蓬莱,都能找到让自己心动的一些精微之处。积少成多,厚积在心中就会成为一种情结,有时间就想记下来,记下这个恍若仙境的滨海小城。
这次去,入住盛唐,面朝大海,从房间宽敞的落地窗望出去,外面就是碧海蓝天白云。房间窗明几净,落地窗玻璃外层有零星的雨渍痕迹,所以从房间内用手机向海向阳拍出来的照片没有在外面的云天和碧海那样澄明剔透。我住的楼层高,眺望外面又没有什么障碍物,视野广大开阔。一侧是矗立在蓬莱湾畔的美丽蓬莱阁,能清晰地看到几座连桥和古城墙连通着海湾和环湾拥抱的小城。另一侧是孩子们喜欢去的梦幻城堡。中间隔了一条宽阔的马路,过两个路口就是海边的沙滩,夏日里游人如织。
![](https://img.qiluyidian.net/17370714117703tfdthzc887image.jpeg?imageView2/2/w/960)
两侧的建筑都有圆圆的塔尖和尖顶,一个是中国古代的塔楼,一个是西方的古堡,不同的建筑风格融合在这样美丽的海滨小城。登临蓬莱阁,寻觅八仙传说和海市蜃楼,与传统文化对话互动之际,到欧乐堡和酒庄感受一下异域风情,对小城来说,丰富的不仅仅是旅游的元素,更多传递的是小城独特魅力的传奇。楼下马路对面的路口就有一幢尖顶的建筑,好像冬天的洁白童话世界中的一个城堡,矗立在街角。在酒店大堂外面,我选好了位置,留了一张她的美图,单独拿出来一看,就像到了欧洲风情的小镇,其实是在身边的小城蓬莱。这样的建筑在蓬莱城区还有一些,走不远处,就能看到一幢,与周围那些方正的现代楼宇和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配搭着,房子的上方是一棵铅华落尽,枝干纵横的古树,总会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欢欣和喜悦。
蓬莱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八仙是这个城市的传说和神话,蓬莱阁是这些传说和神话的历史影像和文化传承,海浪、海鸥和仙山是这个小城生动鲜活的载体。蓬莱很多的奇闻轶事和烟火生活除了八仙和蓬莱阁,更多的还在那片海,那些海鸥和恍若隔世的仙山。一衣带水,一脉细腻的沙滩和海天一色的海浪把这片海和城连成守望相依的一体,彼此的传说和传奇中都少不了对方的元素。在酒店的楼上就能望见海的无限风光;离得近了,打开窗户,就能听到阵阵吹过的海风,步行几个路口,眼前就是苍翠的海边防风林,移步之间,就是细软的沙滩,涨落的海浪。向海而立,就能感受到那种雪浪排空,风卷残云,惊涛拍岸,海天共鸣的宏大力量。
![](https://img.qiluyidian.net/1737071433627c7cy3z4jarimage.jpeg?imageView2/2/w/960)
那天下午,在蓬莱中心渔港,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那种力量带给人的摧枯拉朽的震撼。那天的风很大、很冷、很尖、很硬。凛冽的寒风荡涤了海天间的所有尘垢,天空蔚蓝澄澈。渔港离着我们入住的盛唐酒店也就十分钟的车程,从路上行人步履的匆匆就能感到这场入冬后最强的寒流裹挟的威力。越靠近渔港的港湾,风吹得人站立都有些困难。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气势比起诗画来带给人们更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蓬莱当地的朋友说,在深寒的冬天,特别是到了寒冬腊月,那样的天气会经常遇到,他们都习惯了。内陆的朋友很少能体会到那种海风把衣服领子吹起来,让人寸步难行的磅礴气势,所以冬天到蓬莱的游人就少。不少当地的朋友喜欢这样的天气,所以预报寒流和冷风过境,依然会怀着朝圣和敬畏的心情到海边,静静望着如巨人般的浪涛从远处的天际汹涌而来。
二
中心渔港靠泊的渔船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按照作业习惯,这些船每年到十一月底就停止作业了。船上的人员都离船回家了,过了年,到来年的三月份,船东就返回船上,检修一下船上的消防、救生和通导设备,为新一年的出海作业提前做着准备。离着中心渔港不远,还有一家西山渔港。蓬莱的不少渔船是从西山渔港进出登记出海作业的,在中心渔港靠泊的少,除了当地的,偶尔会有长岛和外地的作业渔船在大风预警天气临时靠泊,等到风平浪静就出港返航了。我多次在蓬莱西山渔港见到过渔船出港进港和渔获上岸、忙碌交易的情景。每年伏季休渔,那些船就按规定整齐停靠在港池内。9月开渔那天,每个港上都锣鼓喧天,千帆竞逐,百舸争流,时间一过,纷纷驶向各自的作业渔场。
![](https://img.qiluyidian.net/1737071495708b48t1ud9h5image.jpeg?imageView2/2/w/960)
那天停靠在中心渔港的渔船都挂着鲜红的旗帜,在烈烈的北风中迎风飘扬着。有几只海鸥在我们近旁的渔船顶端上下翻飞着,快乐地鸣叫着。一会飞到我们站立的岸边,我用手机拍摄的时候,她们就在风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如一支一支射出去的箭,向着远处的云朵和翻卷的波涛飞翔而去。那天的天是一种冷色调的冰蓝,蓝得彻骨,蓝得纯粹,蓝得没有一丝杂质,就像到了南极和北极见到的那种让人心生敬畏和敬意的深蓝。
虽然风大,但海上的云很淡定和沉静。好像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把海水和云隔开了。海面上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半空中云卷云舒,自有属于她们的那份优雅和从容。虽然水天相隔,但是云朵都压得很低,靠近港湾的位置,看着是在半空中飘,向远处的海面和仙山望去,就如同贴着水面,与那些翔集的海鸥亲密戏水。到了山那边,就像挂在半山腰,你瞩目凝神,真的就是“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了。 那天的云不仅形状各异,而且颜色深浅不一,有的洁白如雪,有的一团像泼墨一般,飘过来就把太阳遮住了。冰蓝和灰白相间,这边和那边海上的风景更加绚丽神秘。过一会,太阳从那些墨色的云团中跃升出来,万千的光芒又汇聚成一种很强的明亮,如同那冰蓝,耀人眼目。刚才还沉浸在暗影中的船厂龙门吊和那些远处的船舶,转眼又清晰地可辩分毫了。
![](https://img.qiluyidian.net/173707151203893480yamjt6image.jpeg?imageView2/2/w/960)
偶尔,那泼墨的云团会带来一些雪花,一边还蔚蓝晴朗着,一边就是飞雪连天了。从蓬莱往东,人们常说的烟威冬天的雪很多就是这样下的。在蓬莱的两天,我就遇到了这样的奇景。从酒店出来的时候,外面雪下的人眼睛都睁不开,寒风呼啸,人和车身一会就洁白一片。风吹过的雪落在窗前的玻璃上,停留片刻,如转瞬即逝的可爱精灵,眼见着就融化无形了。还没到渔港,雪又停了,天空中还是那些游移不定的洁白和墨色的云团随风飘逸着。在港湾,有那么一会,远处还是光芒万丈,有墨色的云团飘过来,带着雪花就漫天飞舞了。 近处是雪,望向远处的山峦,就是缥缈和幻影。你看不到雪花在飘,但能看到那种天地间白茫茫在那片深蓝和灰白相间中向着山体纷纷扬扬飘落着。
三
听涛、观海、赏雪、观山,我不知道我自己感悟的蓬莱这些个性化体验是否也触动了蓬莱朋友和你的心弦,那真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那些飘落着雪花的山有蓬莱当地人天天过往的蓬莱阁和三仙山。有隔着一片海与小城相望的长岛南北长山岛和再远处的高山岛、砣矶岛。晴朗的天日里,那些岛屿像一个个翡翠珍珠镶嵌在无边的蔚蓝中。在这雪花漫天飘飞的季节,几场飞雪就把那些山装点成了一个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更加增添着蓬莱、长岛八仙过海和海市蜃楼的神话色彩。春夏的海市蜃楼是仙气缭绕,真假莫辩。到了这寒冬腊月,虽然少见海市蜃楼,但是那洁白如玉的飞雪同样让人对小城和城外的海,海中的山充满了神往。蓬长一家,除了那种地理空间和生活的依存,这种守望和共享也构成了“一家”的生动叙事。
![](https://img.qiluyidian.net/1737071542193qfa6uwkx75cimage.jpeg?imageView2/2/w/960)
蓬莱人对蓬莱小城有着很强的归属和自豪感,话语之间他们对仙境的专属性也有着很强的认同意识。我跟不少的朋友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几乎都异口同声。有几次我们交流起来,说起烟台的旅游形象广告,先后有“爱在烟台,难以离开”“仙境海岸,鲜美烟台” 和如今的“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应该说,这些代言各有千秋,相互伯仲,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很好的概括了烟台的内涵。我个人感觉,一个城市的代言,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更重要的还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内在品质,好的城市代言,会让人很容易寻觅到这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的代言最好多听听这个城市的老百姓怎么说,他们最喜欢,最能记住,最朗朗上口的,就是好的代言。
在这方面,我也一直非常喜欢济南和威海的城市代言,“大美济南,天下泉城” “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再延伸一下就是“千里海岸线,一幅风景画” ,好听,好记,还很生动形象,很传神地传达了城市的底蕴和神韵,是能够看到见的大气和精致。其实海滨城市烟台还有不少元素很有特色和辨识,集思广益,说不定会有更让人心动和记得住的城市代言。我听朋友说过,很多人就很喜欢“爱在烟台,难以离开”,其实我还想了一句“爱在山海,情满烟台”,感觉也不错,说远了。但是说到“仙境” 两个字,蓬莱的朋友会立刻说这个“仙境” 是蓬莱的专用名词。也是,八仙过海和海市蜃楼,最多的故事不还是在蓬莱嘛!
![](https://img.qiluyidian.net/1737071575349epzmezd3m5image.jpeg?imageView2/2/w/960)
小城蓬莱,小在精致。但蓬莱人的热情好客却似那深蓝的天,浩荡的海和天空如雪的白云。虽在深冬,但到了蓬莱,心中依然会感觉到那份涌动的春潮。“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这是当年曹雪芹留下的一句诗,信手拈来的就是蓬莱,必定有所思,有所感,寻春问腊到蓬莱,除了到蓬莱阁登临送目寻仙山、仙境、仙人,在春天踏浪,夏天赶海,秋天赏云,冬天听涛,每次到蓬莱都会有的那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才是最触动人内心的。我每次去,都会听当地的朋友跟我说:朋友常来,常来蓬莱。从热情好客这个角度,这倒是一句很好的城市代言。
四
当地朋友对蓬莱的大街小巷,历史传说,风土人情,海市蜃楼,名优特产,特色美食如数家珍。他们会跟你讲戚继光抗倭,讲杨朔笔下的海市,讲蓬莱的葡萄美酒,讲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吃的蓬莱小面。小城蓬莱地处北纬37度,光照充足,土壤条件好,各种优质葡萄在蓬莱都能落户生根,找到适宜自己的那片绿色田园。所以,蓬莱的酒庄蜚声国内外,各种口味的红酒能够让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记着蓬莱,念着蓬莱。是啊,那种甜润、细腻、悠长、微醺的感觉怎不让人常相忆,常相思呢!
![](https://img.qiluyidian.net/1737071628138wkr73afdghimage.jpeg?imageView2/2/w/960)
说到蓬莱,不得不说一下蓬莱人口口相传的蓬莱小面,这也是每次到蓬莱,当地的朋友反复推荐的蓬莱舌尖上的美味。只要到蓬莱,我也一定会吃一碗蓬莱小面。地道的蓬莱小面细腻,柔软,吃到嘴里特别爽滑。我在蓬莱吃过的蓬莱小面有好几种卤子,有鱼卤,海蛎子卤。根据自己的口味可以放一点芫荽、香椿、小葱等精致佐料。虽然说是小面,但碗都不小,加上卤子和佐料,也是满满一大碗,在这样的冬天吃下去,滑滑的、暖暖的,每条面都细若游丝,加入卤子后与其他的面既融合,又分散,入口后绵软悠长,齿颊留香,那美味真是久久难忘。
在烟台开发区泰山路有一家正宗的蓬莱小面面馆,门店装修很有胶东人家风格,门上贴着红色的金鱼的简笔画,很喜庆。一根筷子正从碗里挑起一根细长的小面,一看就让人垂涎。店里也是门庭若市,生意很红火。吃完可以免费续汤、续面,管够。我吃过几次,除了口味稍微重一点,很纯正的蓬莱味。在蓬莱和朋友说起来,朋友开玩笑说这样只要续的汤和面就能吃饱了。当然,这是玩笑话,但是那免费续汤续面也很好佐证了蓬莱人的豪爽和好客,在店家看来,不就是一碗面的事嘛,生意该做做,情谊更绵长。
“望弱水涌茫茫大海,号幽居日小小蓬莱”,这也很恰如其分的明证了蓬莱人面朝大海,云水从容的生活品味。面朝大海是蓬莱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写真,云水从容又是小城人生活殷实、悠闲的另一种见证。这两种维度很好地融入到了蓬莱人的人生哲学和烟火生活中。人生到处可见大海、阳光,生活又处处至简自得,优雅从容,保持着一个小城自有的那种韵律和节奏。
![](https://img.qiluyidian.net/1737071656877izm5v7abwb8image.jpeg?imageView2/2/w/960)
还是拿蓬莱人最喜欢的蓬莱小面,听当地人讲,大多是早上在家或出门在外面的小店吃一碗,然后再去上班。到了晚上下班就都回家了,所以蓬莱小面的不少面馆到了晚上很早就闭门了。有朋友出差到蓬莱,晚上转了几家小面店想吃碗蓬莱小面,结果几家面馆都是很早就闭门了,他们说晚上大家都回家,不在外面吃。小店的营生随着人们上班下班的节奏而变化。这也是小城蓬莱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吧!
蓬莱文友梁绩科老师是我相交多年的好友,虽然见面很少,但文学结缘,在文字上互动很多。我经常关注他在蓬莱文联主办的《丹崖》订阅号分享的关于小城蓬莱的美文,和蓬莱人一样,那种对于蓬莱的爱是浓到骨子里的,化不开。生活在这般美丽安定的小城,小城有这样赤诚性情的民众,彼此真是幸运又幸福。我这个外乡人,这篇小文是否表达了我对蓬莱的一些真实观感,等有机会再到蓬莱,听绩科老师言说一下他眼中心中的蓬莱,一定还能碰撞出一些情感共鸣。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https://img.qiluyidian.net/17370718489818h7z2hjpw26image.jpeg?imageView2/2/w/960)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statics/hb_pc/images/hb-head.png )
![](/statics/hb_pc/images/title-icon2.png)
![](/statics/hb_pc/images/title-icon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