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召唤·敦煌》“冰丝带”首演 “艺术+科技”彰显大美敦煌
··
《受到召唤·敦煌》在“冰丝带”盛大首演,主创们在宏阔的舞台上创造出一个既时尚现代又满载中国审美的 “ 敦煌空间”。本报记者 方非摄
敦,大也;煌,盛也。12月7日至9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编剧、导演,国话青年演员张艺兴主演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盛大首演。
首演现场堪比演唱会,数千名观众跟随剧中2035年的敦煌数字研究中心实习生张燃,跨越百年岁月,遇见被称为“敦煌守护神”的敦煌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常书鸿先生,借由不断流转的时空,在音乐歌舞、戏剧表演、数字多媒体影像中,沉浸感受华夏历史的恢宏广阔。
大勇气挑战创新大戏
在国家级体育馆演出音乐话剧,对于国家话剧院来说尚属首次,在戏剧领域也属罕见,这对团队创作能力、制作技术、宣传营销等都提出极大挑战。
但敦煌之伟大,给予田沁鑫勇气和魄力:“我要求团队始终秉承‘高维思维’,不能以俗世理解敦煌文化,不能轻浮对待这次创作,要珍视敦煌艺术和我们的这一次链接。”在田沁鑫看来,《受到召唤·敦煌》的创作过程,不仅是国家话剧院的一次创新表达,也是整个剧组受到敦煌文化感召,与中国艺术精神进行链接,继而回望、传承、表达的艺术探索。
田沁鑫不仅亲率创作团队走进敦煌采风,还担纲编剧、导演、作词,充分发挥她多年来在戏剧舞台、电视媒体、大型晚会、数字技术等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在“以中国演剧精神讲述中国故事”基础上,将敦煌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破传统观演模式。
同时,她大胆选择从没演过话剧的张艺兴挑梁主演,启动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创作团队,“让敦煌艺术年轻起来,让更多年轻人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和生命能量,让他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当代生活、激发创造力的灵感源泉。”
大手笔展现敦煌大美
“艺术与科技结合是文艺新业态产生的必由之路。这次我们深度融合最前沿的数字技术,以提升作品品质和观赏性。”田沁鑫介绍,敦煌研究院对此次创作鼎力支持,提供了大量饱含心血结晶的数字化成果。《受到召唤·敦煌》剧组也集结各界精锐人才,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多维立体舞台,以大手笔展现大美敦煌。
《受到召唤·敦煌》囊括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政治、宗教等方方面面内容,融合话剧、歌唱、舞蹈、威亚、提线木偶、即时拍摄等艺术形式,还创新性运用二维动画、3D特效、AI技术、动画真人融合等科技,通过多空间多线性叙事结构和多媒体视觉,创造出一个既时尚现代又满载中国审美的“敦煌空间”。
这其中,多媒体设计团队借助AI辅助艺术创作,利用大量中国式审美图片进行数据训练,生成体现中国审美、符合中国意境、表达中国情感的画面,带给观众目不暇接的视觉盛宴。此外,磅礴悠远的舞台,深邃丰富的灯光,大气精致的服化道,赢得一片美誉。
当国家速滑馆“变身”为美不胜收的敦煌艺术博物馆,数道光束综合交错营造出辉煌壮观的敦煌世界;当古老的壁画与雕塑被赋予生命,魁梧的金刚谈笑风生,婀娜的飞天腾空飞舞;当时尚之都巴黎出现绚丽多彩的中国敦煌艺术二次元;当敦煌莫高窟中高达35.5米的“北大像”作为重要视觉元素亮相;当深远影响过常书鸿精神世界的敦煌莫高窟254窟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在具有冲击力的音乐中以群舞与AIGC技术结合的形式震撼呈现……现场都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和掌声,观众为中华文明的伟大璀璨和当代科技的创新赋能由衷赞叹。
大格局彰显家国大爱
“仅仅停留在视觉或其他层面,我认为这样的作品谈不上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树立正确观念,作品才能具有思想性,进而影响人、作用于心灵。”田沁鑫表示,《受到召唤·敦煌》的创作秉承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追求,不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和灵感,而且力求贴近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情感。
《受到召唤·敦煌》不仅纵跨1935年至2035年的百年时间,讲述战乱时期以一己之力保护敦煌的常书鸿与未来“敦煌数字研究中心”中的“敦煌小工匠”张燃两代人对敦煌的热爱,还穿越时空,让张燃和金刚探讨起了“爱情问题”与“哲学问题”。剧中,常书鸿会为情关难过而迷茫,常书鸿之妻陈芝秀和张燃女友林姿秀的离去,也都具有寻找自我的意义,剧中世代众人的叩问,满怀着追求觉悟的信仰……田沁鑫说:“我们的作品需要具有感动和感召的力量,以及平等交流的能力。”著名音乐人金培达以多元的曲风,让这些或激情或平静或深刻或诙谐的情感和思考,变成动人的旋律,在巨大的体育场馆久久回荡。
首次出演音乐话剧的张艺兴重任在肩,不仅有十多首歌舞唱跳,还有大量台词和表演,并且一人分饰常书鸿和张燃两个重要角色。他分秒必争,即使不在台上,也会虚心请教,刻苦练习声乐、台词和舞蹈动作。经过数月学习和排练,如今出现在舞台上的他充满光彩,全情投入角色,充分施展了特长和才华。
“能够参与这样一部作品,我感到非常荣幸。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份文化瑰宝。”张艺兴说。而他的表现也让人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为了守护和传承中华文明而奋斗。
该剧在国家速滑馆演出三场之后,还将于12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上演。记者 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