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团圆”!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教师夏华星历时一年多义务为21位烈士画像
··
大众网记者 侯海燕 泰安报道
近日,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收到一封来自泰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该校教师夏华星历时一年多义务为21名烈士画像的感谢和赞扬。作为泰安市“给英雄画像”志愿者团队的一名志愿者,夏华星通过烈士后代的照片或亲人描述,用手中的画笔还原烈士面貌,帮助21个烈士家庭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团圆”。
夏华星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夏华星 供图)
“为烈士画像早已超过了绘画本身,一幅画像就是一份记忆,对烈士家属来说,画得越像,他们越能从情感上接受。”9月14日,夏华星告诉记者,每一次画像之前,他都会提前了解烈士的事迹,而画像则更像是和烈士对话:定格和呈现他们风华正茂的样子,显示出他们的精气神。
在历时一年多的为烈士画像过程中,夏华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绝大多数烈士的信息只有寥寥数语。由于没有照片作为参考,为了更准确的还原烈士形象,夏华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走访烈士亲属,参照烈士后代的面貌特征,尽可能地还原烈士形象。
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的一名烈士离家时还未结婚,见过他的亲属仅剩如今已是80多岁高龄的侄女。通过老人的回忆描述,夏华军几次修改画稿,当他把烈士画像交给老人时,老人盯着画像看了很久,“像,太像了,叔叔走的时候才18岁,你看这个鼻梁骨高高的,两只眼睛又黑又大,跟他当年出门时一样。”
在新泰市刘杜镇,烈士董西红的儿子董玉德老人也在时隔78年后,终于见到了父亲的画像。“很多烈士家属,最年轻的也有70多岁。对于他们而言,时间尤为宝贵。我必须要抢时间创作,让他们尽快团聚。”夏华星说,接到为董西红烈士画像的任务后,他通过泰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找到了烈士儿子董玉德老人。78岁的董玉德还在襁褓之中时,父亲董西红就为了革命牺牲了。不曾见过父亲,是董玉德此生最大的遗憾。董玉德老人曾无数次在脑中勾勒父亲的形象,虽与父亲“素未谋面”,但对父亲的怀念从未间断。
夏华星比对着烈士后代面貌特征进行画像。(夏华星 供图)
现场画像。(夏华星 供图)
董玉德将画像立于父亲墓前。(夏华星 供图)
夏华星比对着董玉德的形象反复临摹修改,帽子、衣服……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反复打磨,董西红的相貌第一次清晰地出现在董玉德老人面前,时隔78年,看到父亲的画像,老人百感交集,将画像紧紧贴在胸口。捧着父亲的画像,老人来到父亲的墓前,将画像立于墓前三鞠躬。他一边擦着激动的泪水一边说:“这张画像对我来说真的太珍贵了,我会把它带回家,好好珍藏。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更没有忘记我们这些烈士子女们,我们一定好好生活,不辜负父辈们的期望。”
21张烈士画像,促成了21场弥足珍贵的“重逢”。 “这些烈士,他们为了我们的国家献出了生命,我们能做的很少,就是尽量让后人记住他们。”夏华星说,看着创作出来的画像,就感觉自己也在跟烈士们“对话”。在画像时,他特地让烈士们面带微笑,就好像看到了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也象征着离家已久的他们,终于归家团圆。
“为烈士画像的意义不仅在于画,还要把烈士们的信念传递给正值青春的大学生。未来,我校将继续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革命传统继承好,让新时代大学生在革命故事中受教育、受洗礼,自觉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山东服装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