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周到”营商环境大家谈⑪: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强化银企对接 解决融资需求432.75亿元

··

  编者按:滨州市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锚定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争二抢一”的目标定位,坚持顶格推进、顶格协调,上下联动、统筹发力。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等“三方案一清单”,细化分解重点任务325项,覆盖了省对市考核全部改革任务,并逐一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月考核”。研究制定了《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了工作专班推进、市级领导协调、定期调度通报、月度考核、周联席会议、信息报送、定期学习研讨、重点督导、问题督办、对上沟通汇报10项工作机制。组织18项指标牵头部门对标国内、省内标杆城市,主要对标了上海市、南京市等13个标杆城市的56项重点改革事项,明确了对标标准、对标事项、完成时限。为在全市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致力打造“‘滨’至如归‘州’到服务”品牌,形成了“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浓厚氛围。滨州市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联合大众网滨州频道推出“滨周到”营商环境大家谈系列报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爽 邱延岗 张学瑞 郭峰 张迪 见习记者 张鹏 纪超越 滨州报道

  近年来,为了优化信贷环境,提升企业贷款的获得性,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作为金融综合服务管理部门,牵头与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多举措优化金融环境,撬动更多的资金、资本、资源赋能实体经济,将金融活水灌溉到实体经济每一个角落,为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强劲韧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近日,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凯做客“滨周到”营商环境大家谈系列访谈节目,详细介绍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重要举措。“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入实施“3511”工程,建立“资金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全市重点项目综合授信244.86亿元。”张凯说。同时,筛选确定“白名单”、“政府增信”、“黑名单”三类企业名单,以政府信用为“白名单”、“政府增信”企业背书,为企业获取贷款提供增信支持。截至11月末,全市共筛选“白名单”、“政府增信”企业150家,累计新增贷款44.34亿元,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3%。借助产融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动银企对接,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690项,融资总额166.96亿元。

  2021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组织银企对接会21场,强化银企精准对接。截至11月末,全市本外币合计贷款余额3089.4亿元。“2021年全市共组建金融辅导队145支,为7195家市场经营主体提供金融全方位辅导支持,累计解决融资需求432.75亿元,融资需求满足率达96.97%,在2021年上半年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位。”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刘超说。通过推行了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累计授信8004户,授信金额15.88亿元;为186家涉农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24.04亿元,切实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降低融资成本,都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融资的获得感。

  “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对银行金融机构在获得信贷方面积极引导,对新设立和新引进的法人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进行补助,鼓励银行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和涉农经营主体便捷获得信贷。”市产融服务中心银行保险科四级主任科员张文晶说。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发挥市产融综合服务中心“智慧融资”平台作用,依托市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服务中心,推动全市首贷服务工作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截至11月末,首贷培植企业7103家,累计贷款42.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8%,较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

  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围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精准度和实效性,着眼于做“真眼”、牵“实线”、聚“长气”,聚焦点线面立体多元,突破短板弱项软肋,重点做好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资本赋能,通过金融服务内涵的提升来推动滨州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为滨州“双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金融支撑。

责编:王 敏
审签:李丽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