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魏国华:精益求精 擎起“中国制造”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淑娟 东营报道

  既能在线路板上“修补缝纫”,也能给大型装备“把脉问诊”...... 在全国劳动模范、华泰集团有限公司电仪总工程师魏国华的眼里,只要与电有关系的,不管是仪表、电气,还是自动化,多么复杂的工艺,基本没有拿不下的活儿。

  兴趣坚持 成就出彩人生

  在魏国华的童年时期,电器还是个相当稀罕的玩意儿,谁家有个收音机都是宝贝。到了初中时期,学校附近街上开了一家电器修理铺,每当放学他就一溜烟趴到柜台上,静静地看着店主修理收音机,对电的浓厚兴趣成为他潜心研究的基石。

  1992年,21岁的魏国华在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华泰集团当电工,负责车间内电器设备的维护及维修。当初厂里新上40万吨造纸生产线设备时,网络设备总是出现突发性故障停机的问题,每次停机,整条生产线都陷入停滞状态,北京、上海的专家都解决不了,甚至聘请的芬兰专家连续几天也查找不出问题。

  “这个故障有时一天几次,有时几天也没事,但是一直找不到原因,一停一开,整个车间水、电、气的损耗几十万元就没了。”魏国华回忆说。

  为此,魏国华把自己闷在车间里,守在电器旁边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反复琢磨,从生产线的网络质量、到软件的编程,再到线路接触等一项项的进行排除,最终发现是地线的接地质量问题引起的故障。不仅节约了数万元的费用,又保证了正常生产,自此魏国华的维修水平崭露头角,凭借着这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魏国华硬是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解决了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难题。

  创新发明 用“中国创造”破解“依赖引进”

  对魏国华来说,所谓的创新发明专利和论文发表,不过是日常工作的总结。他认为,只要工作细心认真,成果自然水到渠成。

  “我就是在电气自动化方面比较追求完美,只要把这个工作交给我了,我就保证让你满意。比如以前,负责电仪的工作人员天天修航车,这些设备越修越烂,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用毛笔在电仪板上涂上绝缘漆,可以说光这么一点,故障率就下降了80%。”提到这些了不起的成绩,魏国华十分淡定,他觉得发明创造最终还是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才是重中之重。

  百倍其功,终必有成。据魏国华回忆,记得厂里有一次机器设备出现了故障,每次故障一出现,整条生产线都将面临着停滞状态,而引起故障发生的仅仅是一块小小的电路板。“别看是这块小小的不起眼的电路板,国外进口需要20万元呢。”

  为了掌握该设备原理、精准处理故障,魏国华硬是凭借翻字典、查手机,阅读和翻译了大量自动化设备相关资料,最终,发明了一款可以将其代替的产品,一个成本不到100元的零件再加上自己的二次加工便完完全全将这“天价”电路板代替,不但为公司节省了财力,更是用“中国制造”破解了“依赖引进”。

  匠心永流传 培养技能人才

  魏国华把善于钻研的韧劲在工作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一把好手艺吸引了许多企业、技校高薪聘请魏国华,但魏国华却选择了坚守,并把每一次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措施总结起来,向其他人传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华泰集团的自动化专业首席讲师,他因人施教,因地制宜,创新采取了特色培训、实战培训的培养模式,推行全员当老师、全员当学生,先后组织培训81场次,培训900余人次,将自己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深入浅出、毫无保留地进行讲解、传授,带出了一支素质合格、技术过硬的自动化专业技术队伍。其中高技能人才45名,省级首席技师5名,市级首席技师8名,县级首席技师6名,东营市金牌工匠2名,乐安工匠3名及多名技术能手。组织多次大型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对公司电仪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魏国华的带领下,他先后创办了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多年来,魏国华把全部精力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脚踏实地把每件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不断接力中传承“中国风范”,彰显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

责编:赵 静
审签:马宝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