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日照丨真真假假间,网络评价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

  “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前段时间,此类话题曾引爆了年轻人的社交圈。不难发现,消费者正在经历对网络评价祛魅的过程。他们不再盲目迷信高评分,而是以更加理性和勇敢的姿态去探索那些被低估的美食宝藏,在看似平凡的低评分餐厅中寻觅别样的味蕾惊喜。

  想必经常网购的“买友”都对“好评返现”这个词不陌生,在网络中购买商品或服务后,很多商家都会用小额奖励来吸引顾客提供好评。同样,在好评的对立面,也有一些恶评同时存在,写下恶评的理由多种多样,同行恶意竞争、讹诈补偿、心情不爽。评价本是消费者购买前的重要参考,毕竟买家秀要比卖家秀更为客观,但是在此种不正之风的引导下,评价能带给我们的,只剩下真假难辨的两难尴尬。

  网络评价的歪风从何处起?

  评价首先应建立在自愿、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身的正确导向作用。但在现实情况中,评价的产出则受更多因素影响。个人好恶、商家引导、商业竞争,每一种都是评价的歪风之源。但恶意歪曲不是评价的应有之义,坚持理性、客观、真实,守住道德和法治的底线,还其一片清净之地,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

  平台作为源头,理应肩负起规范之义。平台作为买家与卖家的集合地,应当好东道主,做客观、平等、中立的调停客。对卖家刷好评的行为坚决说不。优化投诉、举报机制,让模板化好评无处遁形;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做到从源头处扼杀,把“歪评”扼杀在摇篮中;还可以通过设立奖惩机制,对规矩做生意的卖家给予奖励,对多次发现此类违规行为的卖家处以相应惩罚,用严密的机制阻挡不正之风。当然,风清气正的评论生态需要买家与卖家的共同努力,对于无脑差评、以差评相胁要求补偿的现象,平台也理应拿出雷霆手段,助力卖家维护自身权益。

  商家追求高销量无可厚非,但“歪脑筋”不可取。买之前先看评价是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形成的一个习惯,基于此,许多商家就在此块“良田”上动起了歪脑筋。通过包裹附带卡片、客服私下沟通、添加微信等方式引诱消费者留下好评,以达到吸引更多人的目的。但谎言总有被戳穿的一天,建立在虚假好评之上的买卖必然不会长久。想要长远发展,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最终还是要在商品质量、性价比以及服务上下功夫。虚假好评只能蒙蔽一时,诚信经营才能走得长久。诚信二字,是商家最应遵循的生意经。当然,对于一些恶意诋毁,商家也不能委曲求全,助长这股不正之风,拿起法律的武器,拿出事实的雄辩,帮助自己摆脱困境之时,也是在为整个市场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擦亮双眼,更要管住双手。互联网时代中,网购、外卖等平台的蓬勃发展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消费者作为受益方理应规范自身行为,做平台正向稳定发展的参与者与监督者。在发现争议性评价时,果断投诉;在面对小恩小惠的诱惑时,果断拒绝;在受到不合理对待时,果断寻求帮助。消费者作为购买行为中重要的一环,既是网络评价的生产者、又是受影响者,在双重身份的加持下,修正扭曲的评价机制,肃清这股不正之风,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应有之义。

  匿名不是张口就来的借口,道德和法治才是“言由心生”的前提。网络评价这块“宝地”,去去水分,才更能滋生养分。(二毛)

责编:牟奕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