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网络名人重大项目一线行③丨淄博高新区:新经济的风口猎手

··

  编者按: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为贯彻全市重大项目推进会议精神,12月18日,由淄博市委网信办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的“拼出个未来——淄博网络名人重大项目一线行”主题调研活动正式启动,10位资深媒体人和网络大V将在两天时间里走进4个区县的5个重大项目建设一线,与主管部门、企业进行深入座谈交流,以此解读淄博经济脉动,在更大范围内,激发“拼”的意识和“拼”的劲头。

  风口之上,群雄逐鹿。

  “合肥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联手头部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投资、培育。进入新发展阶段,“合肥模式”常被外界拿来借鉴,淄博也不例外。

  2022年,淄博提出“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系统回答了“淄博经济怎么干、发展之路怎么走、产业结构怎么调、未来城市什么样”等一系列重大实践课题。

  而在当下,聚力打造“五大新高地”的淄博高新区,被淄博市委要求“当好淄博转型跨越发展的龙头和引领者”这一最新定位。

  如今,淄博高新区的产业培育路径,越来越有了“合肥模式”的影子。

  12月19日,淄博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淄博网络名人重大项目一线行”主题调研活动走进淄博高新区,10位媒体资深记者和网络大V,通过近距离观察淄博高新区的两个重大项目,从而对其赛道培育和产业链延伸有了新的认识。

  淄博高新区的“合肥模式”,对转型中的淄博到底会带来什么借鉴?

  新赛道

  沿着中润大道一路向东,在青龙山脚下,一片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映入眼帘,而这,正是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同时,该基地也是高新区“4+1”主导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载体。

  公开资料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相较于新医药、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淄博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似乎突然间凭空出现,又在短时间内实现连续突破。

  对于这一观点,淄博高新区给出的数据更有说服力——近三年,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8.2亿元增长至145.3亿元,2022年增长率达191.7%。

  与此同时,2023年3月,隶属于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赛迪顾问发布了《2023中国MEMS产业发展与十大高质量园区报告》,淄博高新区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榜单。

  事实上,传感器产业园区聚集了MEMS中试线、研发机构、传感器公司等众多行业优秀资源,某种程度上,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所在的城市,代表着该城市在中国MEMS传感器产业的重要地位。

  不仅如此,除MEMS外,封装赛道也是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谋划的发展方向。

  12月19日,在位于高新区齐祥路的淄博芯材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集成电路封装载板项目现场,火热的建设场景让前来参观的10位媒体资深记者和网络大V备受震撼。

  “随着新恒汇、齐芯微、芯材等项目组成的产业集群,可以说高新区已成为淄博的‘硅谷’。”淄博知名记者于春林感叹道。

  淄博芯材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祝国旗介绍,封装载板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关键的载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电子及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场景。目前该产品95%以上的市场份额集中在国外厂商,该项目达产后,将实现一定程度的国产替代。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全部建成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8亿元,利税超10亿元。项目有利于促进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为淄博高新技术领域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事实上,封装产业在高新区并不是仅此一处,依托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淄博高新区已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IC卡封装测试基地。

  而通过优势企业的布局发展,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在高新区落地生根。

  产业链

  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在淄博高新区,这样的发展模式更为明显。

  淄博高新区创新“一个园区承载、一张招商地图……”的“九个一”平台招引模式,聚焦MEMS、光电子、化合物半导体及相关应用产业等重点领域,采取“招产业链”与“产业链招”相结合方式,吸引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

  其中,引进的中科际联微纳光子集成中心项目,依托中科院半导体所在智能光电子、微电子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在园区形成了光电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到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落地四年来,中科际联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项项革命性技术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团队综合研发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拥有了覆盖材料、器件、模块全链条的半导体光电器件生产能力,产出的各类激光器、放大器、探测器不断“上天”“下海”,在数项国家任务中大放异彩。

  “依托淄博产业优势,坚持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加大招引力度,吸引更多的行业翘楚、上下游企业到山东发展,为完善光电产业完整生态链、打造‘北方光都’奠定了良好基础。”山东中科际联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阳介绍。

  如今,企业发展聚集效应正逐步显现,比如,一家研制红外导引头企业直接落户山东,南开大学正与中科际联沟通共建光电研究院,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高科技人才落地山东、落户淄博。按照张阳的构想,淄博建设“北方光都”设想正在加速落地、变成现实。

  再比如,淄博高新区齐鲁储能谷一期项目,是高新区抢抓“双碳”产业风口打造的全新产业链条。

  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中国华能、华为科技、北京卫蓝、北京海博思创等行业头部企业定向投资,主要由零碳智慧创新产业园、固态锂电池产业园、先进储能装备创新产业园三个园区组成。

  以储能为核心产业,打通电池、光伏、海上风电上下游产业,待全部建成后,齐鲁储能谷将形成国内最长、最齐全、最高端的储能、光伏及风电产业链条,打造全国先进的风、光、储产业聚集地。

  谋突破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聚力“3510”发展目标,绘就“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淄博惟有拿出拼的劲头。

  11月28日,淄博召开全市重大项目推进会议,强调要把项目作为稳投资、稳增长的“压舱石”,加大市级统筹力度,科学谋划项目、精心储备项目、加快推进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相互呼应的是,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关系近期发展成效,决定长远发展后劲。

  而对淄博高新区来说,唯有聚焦“高”“新”两篇文章,前瞻布局更多增量项目,才能当好淄博转型跨越发展的龙头和引领者。

  今年以来,淄博高新区实施省级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171.2亿元;市重大项目86个,总投资1195亿元;省市重大项目个数、总投资均列全市第一。

  截至三季度,14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额41.8亿元,投资完成率72.6%;32个市重大新开工项目已开工30个,开工率93.8%,完成投资额140亿元,投资完成率82.4%……

  一个个主要数据完成的背后,均是淄博高新区按照“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的发展思路,意图走在全市前列的最好体现。

  在“淄博网络名人重大项目一线行”活动座谈会上,淄博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忠全表示,高新区聚焦区域主导产业,高标准开展项目谋划,力争更多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盘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6月11日至14日,为进一步学习先进高新区的经验做法,拓宽创新发展思路,持续提升工作标准和水平,推动高新区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淄博高新区赴合肥高新区学习考察。

  淄博高新区官方媒体“淄博高新”在一篇报道中表示,考察团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主动约见当地企业家,充分了解了两家高新区在体制机制建设、招商引资模式、专业园区建设、国有公司运营、投融资运作风险防控、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并且与对口部门进行了良好互动。

  无独有偶,10月10日,淄博市委常委、秘书长,高新区工委书记李俊杰为高新区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时强调,要跳出高新看高新,主动扛起经济强区的责任担当……着力破解瓶颈难题、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提高发展质效。

  “跳出高新看高新,着力破解瓶颈难题。”这正需要淄博高新区打破体制机制,创新落地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合肥模式”。

  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的跨越式发展,或许是淄博高新区实现自我突破的一个关键信号。

责编:田泽文
审签:李玉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