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教育和扶持政策是人才生态稳定的“金三角”

··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月涵

  17日上午,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李干杰就做好新时代全省人才工作,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提出五点意见。其中第五点指出,“全力构建最优人才生态。要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集聚的产业生态、便捷高效的市场生态、公正透明的法治生态、宜居宜业的人文生态,打造人才向往之地、奔流之地。”

  这段话的指导意义在于,把人才变量放在产业、市场、法治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全局中看待,因此做好人才工作要从诸要素上全面发力,才能促进系统整体的和谐稳定。

  从这个角度着眼,枣庄市人才生态的稳定因素来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了人才聚集高地,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教育模式筑牢了人才成长的孵化地,在工业、农业领域做好人才扶持、引进的顶层设计则为青年人提供了立身建业的安心地。

  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促进产业持续发展,但要走向全面领先还需要作为新鲜血液的人才不断注入;同时,产业意味着就业和更好的生活,人才作为流动的活水,也总是以奔向能容纳自己的产业之大海作为归宿,二者相互促进,使产业总能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

  枣庄具备人才集聚的产业生态,一方面是“工业强市 产业兴市”战略打造了布局完善的“6+3”现代产业体系,即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六大先进制造业和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为代表的三大新产业新业态。另一方面,枣庄在全力打造北方“锂电之都”,目前全市已形成了“1处核心基地+三处配套产业区+三处协调发展区”的“1+3+3”锂电产业发展总体布局。12月14日,市政府还与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总投资200亿元的锂电项目协议。预计到2025年,枣庄全市的锂电产值将达到800亿元。

  项目招引、产业发展有多大的人才及劳动力吸引力,以黑龙江为例,根据网上搜索的统计资料汇编,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黑龙江有1011.9万人,随着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展开,以及大庆油田开发和北大荒开垦,到1960年黑龙江人口就变成了1815万人,几乎增长了80%。我们可以预见,枣庄在转型发展,坚定不移走工业现代化的路上,一定会以工业兴产业、聚人才、促发展。

  产业升级带来对人力资源要求的提高,因此我市需要更多在电气、电子、物联网技术应用等领域具备中高级技能的人才,枣庄市以中高职贯通培养,即“三二连读”的教育模式筑牢了高级技工人才的孵化地。

  据2020年数据,全市已经有10所中职学校的23个专业与枣庄市高职院校签订了三二连读贯通培养计划,延长教育时间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高级技术人才的素质,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要,也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相符,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且人才培养要向“应用型、技能型”方向倾斜。

  如果培养技能类人才是扩大雁阵型人才队伍的规模,那么引进与扶持产业领军人才与高学历人才就是打造领头雁。通过《枣庄市引进培养用好青年人才 支持“工业强市 产业兴市”若干措施》和《枣庄市基层农技推广人才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等关于人才培育的顶层设计,在工农业领域都为青年人才提供了立身建业的安心地。

  以工业领域为例,《枣庄市引进培养用好青年人才 支持“工业强市 产业兴市”若干措施》提出,对“高精尖缺”产业的领军人才,“给予每个入选人才项目50--200万元扶持资金”;对高学历青年人才——45周岁及以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周岁及以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择业期内(3年)来枣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在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保的条件下,“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2000元、1000元的租房和生活补贴”;对自主申报和全职引进的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协助申请省财政厅给予最高400万元综合资助,市财政给予100万元综合资助”。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如此重要,需要产业发展、教育及资金投入以及顶层规划这个“金三角”来保障。

  其实,人才生态中还有许多花花草草,他们的生长不被提及,但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居庙堂之高者,有于畎亩之中发现尧舜的慧眼;处江湖之远者,也能于困境中增益其所不能。人才的区分,是行业和领域上的,而不是高下的不同,所有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的建设者和奋斗者,都是家乡和祖国的栋梁之材。

责编:王焕杰
审签:张达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