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李晓玲:建设标准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满足青岛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
大众网记者 毕筱涵 青岛报道
2024年,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青岛全市1037万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已达238万,老龄化率达22.95%,比全国高出1.85%,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自2023年青岛市推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以来,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城市医疗集团在三级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方面形成了新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对此,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佳家康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晓玲建议,建设标准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满足青岛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李晓玲建议,探索医疗型(康复型)养老、医养结合型(慢病患者)养老、保健型(无基础病,活动能力正常)养老机构的分级建设。以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城市医疗集团的医养结合模式为参考进行医疗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标准化建设的打造,并完成“互联网+智慧化+医+养”创新模式的建设。依托物业、街道、社区医疗机构,打造保健型社区化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患者提供养生保健服务内容,增强老年患者的防病及保健意识,并为老年人提供刮痧、拔罐、中医养生运动、营养指导等适宜的服务内容。
鼓励青岛市各区域建设养老机构。依据2023年7月,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实施指南(2023版)》,对目前现有的养老机构加强规范性督导与检查,并评定区域性或市级标准化单位,以为后续养老机构的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
依托医疗集团打造养老团队,团队组建应保证“全专结合、医养共建”。养老团队的培养上应涵盖健康处方、中医药适宜技术、疾病早期识别与诊断、检查治疗、康复训练、功能康复、诊疗护理、疾病干预及临终关怀等,以确保老年人在需要时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此外,养老团队的培养还应包括生理与心理护理、日常饮食照护、功能训练、日常学习与活动、危重生命体征监测等内容,以更好地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
同时,就现有的养老机构及未来预期实现的社会化养老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与讲解。利用多媒体平台,让家庭获得更多的社会化养老的知识。
![]( /statics/hb_pc/images/hb-head.png )
![](/statics/hb_pc/images/title-icon2.png)
![](/statics/hb_pc/images/title-icon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