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讨论海底捞“大材小用”的症结何在?

··

  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当985/211大学生的招聘要求,出现在海底捞外送员的招聘广告上时,意外、质疑、不满和理解等多种情绪,出现在了网络讨论声中。一部分网友惊讶于“外卖又不是什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样的招聘需求是一种人才浪费”,还有一部分网友感叹“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学历毕业生也不得不选择低技能职业”。

  其实在海底捞的这条招聘广告中,985/211大学生并非外送员的准入门槛,而是标明持有这样学历的应招者入职后会有额外的福利待遇。即便如此,仍然不能平息网友们的争议。这要从招聘双方截然不同的视角谈起。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以学历和具体技能为标准,设置一定的筛选条件,是用人单位对人才资源的争夺。虽然学历不能与能力画等号,但高学历的求职者背后往往蕴含着更多的潜能,比如更好的人际资源、更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更认真努力的工作态度等。为此,用人单位设置额外的福利待遇,甚至晋升通道来吸引人才,也有其存在的道理。

  而对于求职者和网友们来说,讨论最多的其实还是对学历浪费和职业匹配的争议。在很多网友心中,高学历的人才应该做更多技术含金量更高的工作,方可回馈多年苦读的努力,也能够凸显自身的学历价值。但海底捞的外送员这一职业显然与体力劳动密切相关,此岗位的工作人员似乎只是需要更多的体力和一些基本技能,而非学历,这难免有点“大材小用”了。

  关于招聘标准的讨论,近几年,借由不同的新闻事件不断地出现在舆论场中。这向我们展现着当下用人单位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也是一个打破很多求职者心中传统就业标准的契机。对此我们不妨抛开固有观念,重新看一看招聘这件事。

  最理想的招聘其实是找到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契合点,双方都能为彼此带来发展前景和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用人单位无论是衡量才能还是竞争资源,其实都可以有不同的维度和“参数”,将有血有肉、有不同知识背景、能力水平的人抽象地贴上985/211、本科、专科这样的标签,反而可能会错失人才。而求职者不论学历,如果愿意接受低技能的岗位作为人生职业规划的起点,并能够在长期的职业规划中实现个人价值、提高专业技能,那么更谈不上学历浪费和资源错配。不论是学历、家庭还是性别、年龄,找到个人能力与市场的结合点,才是职业价值真正的所在。

  

责编:牛乐耕
审签:张 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