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背后的故事·峄城|扶贫路上沉淀的真情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潇繁 枣庄报道

  “喂,马静,我家还有六百多个鸭蛋没卖出去呢,你帮我问问看还有要的吗?”一大早,枣庄峄城区古邵镇扶贫干部马静就接到曾经帮包的贫困户小韩村刘兴银的电话。

  电话放下后,马静连忙发了一条朋友圈,询问是否有要鸭蛋的,不一会工夫就预订了600个,马静又赶快给刘兴银回电话,告诉他不要愁,已经给预订出去了。一听这话,刘兴银老人高兴坏了,立马装箱准备骑着电动三轮送货。

  刘兴银是小韩村的贫困户,70多岁的他不但没有因为残疾和年岁大而懈怠,反而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把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马静曾是小韩村的包村人员,也是刘兴银的扶贫帮包人,在帮包的时候,马静时常帮助刘兴银老人卖鸭蛋,马静虽然早已经不是小韩村的包村人员和扶贫干部,但是一有困难,刘兴银还是习惯给马静打电话找她帮忙,马静也尽自己的所能为他解决遇到的难题,刘兴银大爷告诉记者,他一直把马静当成自家亲戚。

  马静帮包过的洛庄村的贫困户徐兴云,徐大爷80岁了,是五保户。马静走访时发现家里的一个编织篮很精巧,于是,马静就和贫困户聊起来。“大爷,你这个篮子是自己编的吗?卖吗?一个卖多少钱?”老人说有要的也卖,5元一个。于是马静就连忙发了一条朋友圈,选了几张小篮子和大爷的照片,写道:有要这个小篮子的吗?我的贫困户大爷编的,5块钱一个。信息一发出,马静的朋友圈就火了,很多好友积极订购,也有很多人联系马静,让她帮忙预订。马静说:“我只是想试试看,觉得这个篮子很精致,说不定有喜欢的呢,没想到却成了。”

  马静帮老人脱贫的方式就是“带货”。每过几天,积攒一定数量的篮子后,马静就去“拿货”,然后根据“订单”给朋友圈的“客户”们亲自送“货”,大家还开玩笑说她成了专门的“带货员”。通过编织篮子,徐大爷可以月增收至少300余元,老人现在是干劲十足,每天都乐呵呵的,兴头上来,还会弹弹自己制作的土琵琶,唱上一段《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看到徐大爷脸上绽放的笑容,马静的心里暖暖的。

  “脚下沾染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峄城区古邵镇,像马静这样带着真心真情真意帮助贫困户的扶贫干部有210人。镇党委委员孙法明为大枣庄村贫困户挖自来水管道;机关干部丁莉在前虎走访中及时搀扶起摔倒多时的96岁的王孙氏,并帮助她换洗衣服;大枣庄村支部书记孙启军帮助赵中存处理儿子后事,并经常鼓励他坚定生活的信心;邱庄村支部书记刘西军在突下冰雹之后第一时间赶到贫困户家中查看安全隐患……像这样暖心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把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当成了亲戚,做他们的主心骨、贴心人。

  在脱贫攻坚战中,峄城区古邵全体镇村扶贫干部往返于贫困户家中,他们询问贫困户的生活困难,落实落细各项扶贫政策。给贫困户修缮房屋、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打扫家居环境、帮助办理慢性病症、残疾证等。全体科级干部沉到村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各行业部门积极行动形成强大合力,开展“横到边、竖到底”的地毯式走访帮扶。每一位扶贫干部,都在用脚步丈量着责任,用情怀书写着担当,用行动践行着初心,只为守护每个脱贫致富的笑容。

责编:刘学俊
审签:张达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