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心脏支架?黑科技让患者既不“堵心”又无旁“物”

··

  大众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张文静 济南报道

  如今,心脏支架手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早已不在陌生。

  尽管如此,每次提到心脏支架,大家仍有很多话要说:“放了支架,要吃一辈子药,不能正常工作生活了!”“放了支架就不能做磁共振了?”“装了支架后,万一再次心梗,难道再装吗?”……以至于,很多人对心脏支架的“黑料”深信不疑。在临床上,医生们偶尔也能遇到突发心梗的患者,无论如何劝说也不肯植入支架。

  那如果是“可降解支架”呢?这种支架无需在身体内安装“一辈子”,“服役”一定时间,完成任务后,做到“功成身退”。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顺利完成院内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成功救治了这名血管狭窄近90%的患者,既“撑开”了年轻患者严重堵塞的血管,又满足了他心无旁“物”的意愿。

  不得了!

  36岁“顶梁柱”血管堵塞近90%

  在很多人看来,血管堵塞、急性心梗就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是老年人的“专利”,这些疾病不可能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赵先生(化名)也是这样想的。36岁的赵先生正值壮年,平时身体壮实,没有不良嗜好,是家中的顶梁柱。就是一直“烟不离手”,据他自述“每天要吸烟30根左右。”

  赵先生是菏泽人,8月初,平时很少生病的他出现了无明显诱因的胸闷胸痛,于是到当地医院就医,并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遂为赵先生进行了冠脉内溶栓后再次造影显示,前降支近中段仍有残余狭窄80%-90%,中远端残余狭窄也有70%。冠脉内溶栓后的赵先生还是会阵发性胸闷胸痛,偶尔出现心慌等,这更加让赵先生心里打起了鼓:“自己这么年轻会不会再次心梗?是否有生命危险?”

  此时,赵先生想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敢耽搁,他立刻从菏泽老家来到了济南,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结合赵先生的情况,接诊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三科主任医师李瑞建将其收治入院,在给与常规中西药结合治疗基础上,并建议行支架介入术将血管狭窄的部位打通。

  “安装心脏支架的不都是老年人吗!我才三十多岁啊!”一想到自己还这么年轻,就要在身体里安装金属支架,赵先生连连摇头。赵先生的家人也同样认为,心脏支架是金属的,就是一个异物,而且一装进去就要在体内留一辈子,以后的生活工作肯定是要受影响的。对赵先生一家来说,这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

  如赵先生一样,在心血管病三科,还有很多无法接受自己被确诊为高血压、冠心病、甚至急性心梗的年轻患者,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心血管病(CVD)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上升,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100万,且呈年轻化趋势。

  黑科技!

  让患者既不“堵心”又无旁“物”

  “除了植入支架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本来只是试探性问问,没想到李瑞建详细评估了赵先生的病况及各项检查结果后,为其制订了优化介入方案,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有办法!”李瑞建告诉赵先生和他的家人,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除了传统的金属支架外,还有可吸收支架。

  “心脏支架手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经历了球囊扩张时代、金属裸支架时代之后,目前临床选择上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金属药物支架。但由于其金属材质不可降解的特性,植入后将终身留存体内,在晚期血栓、支架内再狭窄等方面存在一定健康隐患,而且植入金属支架的患者也不便于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李瑞建介绍道,可吸收支架被誉为“冠脉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与传统金属支架相比,该类型支架在完成病变血管开通的同时,随着血管内膜修复完成,支架基体在人体内逐渐降解,最终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逐渐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实现了“介入无植入”的理念。

  “2年左右支架就能被吸收了?不会一直有异物留在我的体内?”在听完李瑞建的手术建议后,赵先生虽仍有疑虑,但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植入可吸收支架。于是,8月15日,心血管病三科介入团队成功为赵先生植入一枚新一代可吸收支架。“术中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赵先生病变处狭窄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支架贴壁良好。术后患者未再出现不适症状,已经顺利出院。”李瑞建表示,可吸收支架虽然可以帮助冠脉严重狭窄的患者避免“金属牢笼”的禁锢,但目前,可吸收支架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因为如果冠脉血管不能很好的被扩张开,或者血管非常扭曲等,均是不能使用可吸收支架的。此外,血管病变部位比较长,需要植入多个生物可吸收支架进行连接,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特别对于严重钙化的病变,更是困难。

  “因此,可吸收支架应用有着严格的手术适应症,对于病变相对简单和较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则更为‘友好’。”李瑞建多次提醒,放完支架并不是说就一劳永逸了。支架只是把供应心脏狭窄堵塞的血管撑开了,从而保证血流正常或接近正常,使心脏正常工作。患者仍需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切勿认为植入支架就是把冠心病治愈。

  厉害了!

  院内多项新技术开展助力心血管患者健康

  近期,除可吸收支架植入术外,心血管病三科还开展了院内首例二尖瓣反流钳夹术。据介绍,该患者经检查被确诊为二尖瓣大量反流,考虑是瓣膜脱垂导致。

  “因为二尖瓣脱垂,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血液又返回了左心房,这一部分反流的血液就在二尖瓣口来回流动,导致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都增高了,心腔也开始变大、左心的压力增高,原本可以顺利回流到肺静脉的血液,遇到了阻力,于是肺循环阻力也随着增大了。二尖瓣大量反流可致心衰等,危及生命。”李瑞建解释道,传统二尖瓣手术包括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二者需在体外循环下行外科手术完成。考虑到患者病情及自身意愿,决定为患者行二尖瓣反流钳夹术。该术式为微创手术,无需开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等特点。

  其实,尽管二尖瓣反流钳夹术可让许多年龄较大、二尖瓣瓣膜结构允许钳夹且没有明显的钙化团、赘生物及血栓的患者从中受益。但这一微创手术的开展,需要心血管内科医生、超声科、麻醉科医生等都具备高超的技能及处理急危重症能力,通力协作,共同完成。

  据悉,心血管病三科始终秉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特色突出,西医技术卓越”的发展目标,在心血管病诊治上坚持“理法方药”的中医特色,同时积极吸纳现代科学技术之长,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诊治心血管病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在心脏介入、心脏重症、心脏康复等方向稳步推进,尤其是在左主干、CTO等复杂冠脉病变以及瓣膜病、卵圆孔未闭的微创介入治疗方面精益求精,服务广大群众健康。

责编:孙淼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