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养生

··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端午时节正值农历五月,气温逐渐升高,降雨增多,天气开始闷热潮湿,溽暑来临,易滋长微生物,导致邪气横行,使得疫病极易流行,古来有“恶月”、“毒月”之说。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人体顺应天序,生理心理状态也相应的进行着调整,如何能够健康的度过端午时节呢?答案就藏在那些耳熟能详的传统习俗之中。

  饮食习俗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特色食品,素有南咸北甜之说,但无论是枣粽、肉粽,还是火腿、蛋黄粽,主料都是各类米和豆类,属于五谷范畴。人体的阳气在冬季收敛于内,春季开始生发,逐渐从内脏躯干向表、向外布散,到夏季毛孔腠理开放,阳气盛于外,身体内部五脏六腑的气血就会相对不足,所以夏季人们更容易出现脾胃虚弱,胃口不好的情况。养护脾胃最好莫过于五谷。《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谷五味,养生之主也。糯米是粽子最常用的主料,功能补中益气,健脾解毒。大黄米和小米在北方也很常用,能够和胃安神、养心益肾。粽子中还常常纳入利水、除湿、清热的红豆、绿豆,应对逐渐增加的湿热之气,也可根据喜好,加入润肺和胃的花生,养血健脾的大枣等。

  除了食用的部分,粽子叶中也蕴含着古人的养生智慧。南方一般选用箬叶或荷叶,北方多用芦苇叶,绑粽子常用马蔺,四者皆有清热之功。箬叶甘,寒,归肺、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通利小便。荷叶苦,平,归肝、脾、胃经,功能清热解暑除烦,升发清阳,凉血止血。芦苇叶甘,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辟秽,止血,解毒。马蔺草苦,微甘,微寒。归肾、膀胱、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消肿。在3个小时左右的粽子煮制过程里,这些效用缓缓融入粽米中,除了给粽子增加了特殊的清香味道,也润物无声的护卫了人们的安康。

  粽子软糯味美,却不易消化,可选取适量炒谷芽,文火煎煮20分钟,制一壶健胃消食茶。炒谷芽甘、平,归脾、胃经,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之效。《本草纲目》言其“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此茶色泽鲜艳,谷香四溢,享受美食的同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多负担。

  衣饰习俗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香者气之正,佩香属中医衣冠疗法,所佩香囊又叫“香包”、“容臭”、“香袋”,是将芳香类药末装入布袋,借药味挥发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本草经疏》言:“芳香之气,能避一切恶邪”。芳香药香气走窜,可通过鼻、口、皮毛腠理等孔窍进入人体,外走肌表、开宣毛窍,内疏气机、宣化湿浊,从而透达经络、扶助正气、抵御邪气。现代研究表明,芳香类药物中的挥发油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

  中药香囊在我国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周朝即有佩带香囊的防病习俗;汉朝人使用具有祛秽保健作用的香囊防病;东晋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太乙流金方、虎头杀鬼方等多个中药香囊辟瘟处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伤寒方上》中各种辟瘟药方多以纳入香囊佩戴使用。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仅是传承文化,效法古人之好,亦是基于中医药“治未病”的思想,将祖国医药知识与传统习俗相融合,以香辟秽,祛湿化浊。端午常用的香囊药草包括:艾叶气香味辛、温通经络、平喘镇咳;石菖蒲芳香走窜、开窍醒神、化湿豁痰;藿香芳香化湿浊,解暑祛恶气;白芷辛温香燥,祛风宣肺,升阳明清气;苍术辛香燥湿,化湿醒脾,“胜四时不正之气,最能驱除秽浊恶气”。也可加入玫瑰花、檀香、沉香等,可安神定志,抚慰焦灼的心绪;加入冰片、薄荷等,可清热开窍,提神醒脑;加入佛手、香橼、陈皮等,可疏肝健脾,行气解郁。

  三因制宜,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病证,调配不同方药,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小香囊中包含了中华文明先进的防病智慧。

  运动习俗

  端午还是一个和运动密切相关的节日。古往今来,各地在端午节大多都有和体育有关的习俗。赛龙舟是南方最重要的端午节民俗活动之一,东菀地区自宋以来,甚至将农历五月前后称为龙舟月,其间人们欢欣竞渡,载歌载舞,沿袭至今。北方受条件限制,不能广泛开展水上项目,古时地方官府会在端午时节,邀请士大夫骑马畅游郊外,吟诵诗文,抒发爱国情怀,雅称踏柳。中原汉族和少数民族还共同创造了射柳,宋辽时形成风俗,至乾隆时期仍然盛行,《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帝京午节,极盛游览,或南顶城隍庙游回,或午后家宴毕,仍修射柳故事,于天坛长垣之下,骋骑走懈。”除此之外,古代民众还在端午节开展打马球、荡秋千、斗草等多种娱乐项目,犹如一场别开生面的全民运动会。

  为什么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会有这么多体育项目呢?端午过后, 天气闷热潮湿, 容易诱发烦躁忧郁、困重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通过适量运动,可以达到宣散气机、运行血脉、舒活筋骨的功效。同时这些活动的举行的地点多选在在山清水秀的空旷怡人之处,人们可以脱离平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望着开阔的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紧张焦虑的情绪能够得到舒缓和平复。那些竞技体育项目,更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锻炼,能够很好的增强参与者心肺功能, 改善脾胃运化,使其全身气血通调、神清气爽,锤炼出强健的体魄应对即将来临的酷暑。

  对于有慢性疾病和身体较弱的人来说,更需要控制好运动量。端午后气温升高,运动过量出汗过多易造成水盐代谢平衡失调,可引发肌肉痉挛、脉搏加快等,运动后可以适当摄入功能饮料,但要注意温度,常温饮用即可,避免过凉损伤脾胃。户外运动宜选在清晨或傍晚,室内运动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设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挂艾草和菖蒲、沐兰汤等,这些传统习俗使人更好的顺应自然、调适自我,蕴含了博大精深的养生智慧,却又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传递中华文明的精髓和精神。2009年,端午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彰显出国际社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尊重和保护。如今,端午节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和传承,愿这些优秀的传统习俗历久弥新,守护我们的健康与平安。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小贴士

  1.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在粽子主料中掺入荞麦及鹰嘴豆。荞麦甘、凉,能健脾消食,下气宽肠,有一定调节血糖的功效,但血糖偏低,脾胃虚寒者慎用。鹰嘴豆可补中益气,二者均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2.粽子过凉损伤脾胃,不易消化,过热易灼伤消化道,宜趁温食用。

  3.香囊严禁内服。小儿使用时需大人看护避免舔食药物。

  4.新生儿、孕妇、过敏体质者、有严重慢性病者或有其他身体不适者慎用香囊。

  北京市密云区医院 杨苗

  声明:本文为资讯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

责编:孙海燕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