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得了 保护得下 传承得开——烟台开启文物保护利用行动

··

  44个考古发掘项目、1300座墓葬、43000平方米遗址面积、近5000件(组)出土文物……走进烟台市博物馆,一份来自考古队伍叩问厚土、历时十年求索交上的烟台考古答卷,展现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文化。

  作为齐鲁文化和胶东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如何将文物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烟台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从举办《烟台考古成果展》、开展数字化保护,到召开高规格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出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一系列保护、传承工作的推进,让文物散发着全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推进考古前置,将文物“守”起来

  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降低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实现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双赢的局面——这是一场探索考古前置的“烟台实践”。

  今年以来,市文旅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区域化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在土地供应前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确保考古环节“拿地即开工”。

  大力推进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建立部门会商、项目对接、人才保障机制,市区两级设立服务企业文物专员,全程跟进保障芝罘仙境、万华化学烟—蓬长输管线等重大项目实施,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审批的支持,特事特办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有力服务城市发展大局。莱州吕村遗址被评为山东省“五大重大考古发现”,长岛北庄遗址入选首批省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福山王懿荣纪念馆成为全省第6个水下考古工作站,进一步实现了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协调共赢的总体目标。

  推进整体保护,把文物“传”下去

  回望烟台的考古历程,硕果累累。“烟台白石村遗址、长岛北庄遗址、栖霞杨家圈遗址、牟平照格庄遗址、长岛珍珠门遗址、龙口归城城址、海阳嘴子前墓群、蓬莱古船”入选2021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的“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吕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已被列入“考古中国——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课题项目……在漫长的考古历程中,烟台是文物的守护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目前,市文旅局争取上级文物保护资金4840万元,罗山班仙洞建筑群等9处文物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岛入选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评选公布第六批16处市级文保单位。

  “到2025年,全市文物保存状况显著改善,保护管理和展示水平明显提升,博物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物活化利用成效凸显,文物行政执法能力明显增强。”近日,烟台出台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逐项明确了我市文物保护利用的总目标,启动实施文物保护思想领航、文物保护强基固本在内的七大工程,切实筑牢文物保护底线,提升文物整体保护水平,让烟台丰厚的文物家底,在全新的保护发展模式下散发着更加璀璨的光芒。

  推进改革发展,让文物“活”起来

  11月8日,《烟台考古成果展》展览在烟台市博物馆举办,展览以时代为序,以重要遗址、墓葬为线,穿插起烟台从距今5000年至宋元时期的历史画卷,多维度展现了烟台十年考古突出成就。“这次展览非常丰富,很多是胶东甚至山东的首次发现,感谢烟台的考古工作者让我们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既是考古爱好者,也在从事相关工作的市民张先生感叹道。

  除了走进文博场馆实地欣赏文物外,“老古董”正在不断更新“画风”:通过微信小程序打开“烟台文旅云”, 明德化窑双兽首耳炉、明万历青花百寿纹葫芦瓶等来自烟台市博物馆穿越历史年轮的精品文物,便以3D的形式全新呈现。

  让文物走出去,活起来。目前,市文旅局已出台博物馆改革发展意见,新增备案博物馆、纪念馆等9家,龙口丁氏故宅活化利用等3个项目入选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4个展览获评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和优秀奖,烟台图书馆被授予“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突出贡献单位”。集中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5处红色纪念馆(革命遗址)入选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名单。我市采用越来越多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物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带领更多人聆听泥土下传出的文明絮语。(记者 张洁通讯员 旅宣)

责编:周军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