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观潮 | 激活集体经济“强引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刘国梁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市委将2025年确定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既是对干部能力作风的再淬炼,也是向乡村振兴发起的总动员。当前,激活集体经济的引擎动力,已成为破解“三农”难题、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唯有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破困局、以精准帮扶聚合力,才能让集体经济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激活集体经济,要让系统规划成为致富“导航仪”。乡村振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过去一些地方因缺乏系统谋划,盲目跟风上项目,导致资源浪费、产业同质化。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着眼长远谋定后动,坚持规划先行。2021年以来,枣庄连续四年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从制定“破十攀百”目标到构建“1+X”政策框架体系,正是通过顶层设计的“一盘棋”,才能整合零散资源、避免无序竞争,让分散的村庄在产业链上握指成拳。规划不仅是路线图,更是责任状,只有把目标任务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硬指标,才能压实担子、激发干劲。
激活集体经济,要用创新思维打开增收“百宝箱”。全市干部讲堂“新春第一讲”中提到“真正的贫穷,是思维的高度贫困”。守着青山绿水却找不到“金饭碗”,曾是不少村庄的痛点,破解这一困局,关键在于跳出“靠山吃山”的思维定式。当传统种养业遇到电商直播,土特产变身网红爆款;当闲置农房改造为特色民宿,田园风光转化为“美丽经济”……这些生动实践印证: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立足实际的“点金术”。面对传统路径依赖,要从政策保障、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推出帮扶基金、产业基金、“飞地经济”、百企联百村行动等创新举措。只有让创新思维贯穿资源开发、运营管理、收益分配的全过程,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激活集体经济,要用精准帮扶啃下“硬骨头”。乡村振兴路上,既有“领头羊”,也有“掉队雁”。若只盯着明星村“造盆景”,忽视薄弱村“补短板”,共同富裕便无从谈起。精准帮扶的要义在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资源匮乏村,需注入启动资金培育“造血细胞”;对区位劣势村,可通过跨村联建实现“抱团取暖”;对人才短缺村,要搭建平台“引雁归巢”。要对全市“万村共富”攻坚村逐村分析研判、跟踪指导,从建立重点攻坚村台账到实施“一村一策”帮扶,从整合财政资金到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只有聚焦问题靶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才能让后进村迎头赶上,让共富路“一个都不少”。
沃野千里,未来可期。当规划蓝图转化为施工图景,当创新活水润泽乡土大地,当精准施策补齐发展短板,集体经济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唯有以“闯”破冰的精神前行,以“创”的劲头开拓新路,以“实”的作风攻坚克难,才能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梦想照进现实!
![]( /statics/hb_pc/images/hb-head.png )
![](/statics/hb_pc/images/title-icon2.png)
![](/statics/hb_pc/images/title-icon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