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选派蒙阴县第一书记:产业助农、文旅兴农、教育启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
大众网记者 冯善鹏 临沂报道
燕窝村坐落在蒙阴县岱崮镇卧龙崮脚下,村庄依山而建,临水为界,山地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今年1月,中国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海大)省派蒙阴县燕窝村第一书记贾林驻村以来,在海大、驻临沂市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岱崮镇党委政府等全力支持下,带着一颗赤诚之心,扎根乡村听民意,树立片区思维,积极培育农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造血式”产业项目,山海之情在岱崮镇深深扎根,也将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发挥海大专业优势,推动强村富民
贾林第一次来到燕窝村时,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深深吸引,也深刻感受到村庄与沿海地区的差异。燕窝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以林果种植为主产,缺乏二产三产,产业基础欠佳,村集体经济长期较为薄弱。
相较于一般农户,高校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体系、广阔的思维视野以及敏锐的市场化意识。在岱崮镇乡村振兴过程中,贾林找准优势,突破发展瓶颈,积极牵线搭桥海大,启动“专家学者进岱崮”系列服务活动。
贾林和海大的专家、教授们充分运用自身专业技能,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实干家”:营销与电子商务系周荣森教授帮助村民们开展电商运营培训,为蜜桃、板栗等农产品提供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策略;工会主席毕芳芳积极参与岱崮镇政府蜜桃宣传推广活动;水产学院高勤峰教授指导蒙阴三文鱼养殖,传授最前沿的养殖技术与理念;行政管理系王印红教授探索“三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一系列举措开阔了村民们的视野,拓展了思维边界,不仅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家的观念与生活方式,为当地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与思想根基。
7月26日,海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雪鹏等一行专程来到燕窝村看望并调研省派第一书记工作。张静表示,中国海洋大学将坚持以服务山东、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发挥学校特色优势,积极提供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持续做好相关工作,为当地赋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凭借学校在教育、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深厚资源与特色优势,海大在蒙阴县乡村振兴道路上持续发力,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先后有22个单位300多名专家学者、大学生赴蒙阴县指导帮带,送科技、智力与文化下乡,竭尽所能为当地赋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通路筑桥联村共建,发力片区旅游
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奇特壮美的岱崮地貌,独一无二的崮乡文化和三线军工文化,使岱崮像一个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燕窝村自然禀赋优势突出,那么,如何将美丽山水转为美丽经济?
贾林紧密遵循岱崮镇整体乡村文旅规划,在协同一体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邀请海大旅游学系董志文教授从燕窝村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出发,设计旅游方案,旨在将其打造成独具魅力的燕窝文旅休闲特色村。
村干部说:“村子发展受到交通制约,要是能打通从村里到镇驻地、旅游主干道的交通就好了。”
贾林按照“以旅促农、农旅结合”的思路,在村容村貌治理、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下足功夫,不断完善燕窝村旅游发展短板,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一系列令人可喜的成果相继呈现:高质量建设2条进村路、1座进村桥,使得燕窝村在交通上融入了片区发展;建成2处占地面积5000多平米的亲水休闲园区、1处占地120平米的凉亭文化广场以及村口特色村标、公交站台等配套设施,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根基。
燕窝村的文旅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村庄将依托现有的林果资源,计划打造果园观光体验区,在不同的季节推出特色采摘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品尝新鲜多汁的水果。与周边旅游景点加强合作,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实现片区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在绿水青山间续写乡村振兴的“筑梦新篇”!
贾林说,一村好不是好,片区好了才是好。
为了推动岱崮镇全域旅游,海大与崮乡文旅集团在岱崮地貌核心区笊篱坪村签约挂牌 “中国海洋大学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专家教授们把地质专业课设在了岱崮地貌上,博士思政课开到了孟良崮,有效提升了岱崮地貌科研水平与品牌价值;海大管理学院、环科院、出版社等单位党委书记相继率队赴岱崮镇开展红色党建活动,为擦亮“岱崮地貌 军工文化”品牌建言献策、大力推广;邀请北京拓博教育公司和崮乡文旅集团开展实质合作。
在海大的努力下,更多的联村共建促进了片区内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村庄的发展转型,这种“嵌入式帮扶”成果逐渐显现。
教育启智润乡梓,“归雁”真情助振兴
大学生支教行动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暑假,燕窝村成立了“山海小课堂”,邀请海大经济学院、法学院、海洋与大气学院、水产学院6位教师和18名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志愿者来到村里,开展支教活动,为当地43名少年儿童量身定制了20多门课程。
学知识、做手工、玩游戏、学急救,从自然科学到艺术文化,从心理健康到体育锻炼,海大的师生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激发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山海小课堂”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对一结对长期帮扶机制,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都与孩子及其父母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通过定期的线上沟通、回访等方式,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动态,共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组织蒙阴第一中学学子到中国海洋大学参观座谈,从海洋科学的深邃奥秘到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的实用价值,从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宏伟蓝图到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海洋资源利用方面的创新探索,丰富多样的专业如同繁星点点,为学子们展示了广阔的学术天地与未来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燕窝村在贾林的帮助下,自筹资金1.6万元捐建“海燕书屋”,免费配置图书6万码洋,推动“书香燕窝”建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为了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本土新农人队伍,贾林在村干部们的帮助下一位一位梳理燕窝村在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代表,畅通交流渠道,掌握对方情况,向他们分享家乡的发展机遇与变化。
在外大学生公乐,有一定电商运营基础,海大营销与电子商务系的老师传授公乐电商运营知识与技巧,将燕窝村“好吃的桃”卖给了更多的网友。贾林则指导公乐做好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项目。
优秀电商创业者于子景,与蒙阴县各乡镇近200户果农保持着长久合作关系,为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商超及社区团购供货。贾林与于子景针对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深入交换了意见,助力乡村振兴“乘云直上”,下一步还将在林下经济方面做一些有效探索。
“每一位在外的燕窝村人对家乡都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怀,反哺家乡一直是他们的心愿。”贾林坚信,“归雁”在乡村的“沃土”上必将浇灌更多智慧和力量。
凝聚力量抓帮扶,汇聚爱心暖人心
在燕窝村,经常见到志愿者们来献爱心,将捐赠的物资送到需要帮助的村民们手中。
贾林聚焦“一老一小”,充分发动人脉资源,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精心制定资助台账,常态化推进助童援助与扶危助困工作。今年以来,成功组织各类捐赠活动达12场次,为留守儿童捐赠助学金共计1.5万元;向岱崮镇小学、燕窝村等单位捐赠了柜式空调、电脑、打印机、棉鞋、皮鞋、运动鞋、健身器材、图书、学习用品、儿童营养奶粉、救灾物品等物资,总价值50.3万元。
深入开展“爱心棉鞋暖过冬”、“情暖六一” 等一系列慰问活动,帮扶范围全面覆盖了全村178名70岁以上老人以及53名学童,切实有效地改善了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弘扬了孝善美德。
燕窝村王在义老人说:“感谢第一书记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在志愿帮扶过程中,贾林还联系了青岛企业到岱崮镇建设睫毛生产厂,解决村民就业与增收,实现燕窝村第二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贾林说:“我是一个脸薄的人,现在为了给村里谋福利,在事上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就想全力以赴做点事。”大家看在眼里,暖在心中,贾林也成为大家心目中“驻”进群众心里的第一书记。
记者手记:
初见贾林,他朴实谦逊,交谈中却有着坚毅的决心和为民情怀。
贾林刚到燕窝村时,面对单一的林果产业结构以及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他毫不退缩,牵来海大的力量,先后有300多名专家学者、大学生来到当地指导帮带。
在接近一年的驻村工作中,贾林围绕产业、文旅、教育、帮扶等方面竭尽全力,他以脚步、真心、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动人篇章,成为村民们心中最温暖的依靠,也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