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潍”度丨一个热气腾腾的潍坊,让人期待

··

摄影:刘波

  大众网记者 孙永莲 潍坊报道

  一座城市最好的状态,就是热气腾腾的样子。

  潍坊今年已经“沸腾”过好几次了,前有《南来北往》带火的坊茨小镇、“万物皆可飞上天”的国际风筝会,后有城市地标新潮——凤溪地万物集夜市、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音乐节IP“新青年”,新元素、新形态的不断涌入,让这座“老城”持续焕发新的精气神。

  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决定着这座城市面对风雨来袭,如何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如何“斗罢艰险再出发”的姿态。城市精气神,来自每一个平凡人,又体现在每一个平凡人身上。

  因此,文化活动并不是简单地把大家聚到一起热闹一下,而是通过各种新形式、新业态,提升城市活力、丰富市民精神生活,让城市热闹起来、动起来,让人们振奋起来、自信起来,铆足精气神干事创业。

  总是在关键时刻“挑大梁”

  一座真正有实力的城市,哪怕正在经历挫折和艰难,也依然意气风发、一往无前。这样的城市往往基础雄厚、精气神强大。

  潍坊的实力不必多说,全省第一农业大市、第二工业大市,GDP总量稳居前列,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多年位列全省一等,是权威机构GYBrand综合评估认定的中国百强城市。2024年前5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是山东省下一个冲刺万亿的“期许之城”,承载着全省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在城市精气神上,潍坊也一直是引领者。这种引领来源于自强不息的骨气、冲锋探路的勇气,以及创新实干的魄力。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很多关键时刻都有潍坊的身影。

  潍坊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这里曾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的腹地、两汉经学的重镇、南北朝佛教文化的东方中心、明清海岱间的文学重镇,在中华文明构成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103年前的南湖红船上,潍坊诸城的王尽美与其他12位中共一大代表聚在一起,为当时风雨飘摇的中国寻找出路,开创了改变全中国命运、影响世界百年格局的大事件,为当时身处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也为潍坊人树立了延续百年的精神标杆。

  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农村改革成果显现,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对于轻工业产品的需求开始变大,亟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改革升级的关键时刻,潍坊率先探索推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商品经济大合唱”,成功开启了以“三个模式”引领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改革之路。

  在教育上,潍坊也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把教育列入重点提升的城市品牌,数十年孜孜不倦探索攻坚,引领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率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在课程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中考改革、教师职称改革、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县管校聘”等十多项国家级教育改革方面为全国“探路”。

摄影:付明皓

  2012年,潍坊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设立100多年以来获奖的第一位中国籍作家,极大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里程碑式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破冰者、首航者”。

  直到今天,潍坊“领航者”的地位依然稳固。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是工信部、财政部联合认定的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是国家首批课程改革试验区、教育部认定的全国十大教育改革典型城市,是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改革、试点、先行、试验,每一次“任命”都是一次托付,每一次托付都重如千钧,这是对潍坊能力的信任,也是对潍坊善拼敢闯精气神的认可。

  备受青睐的“爆款”城市

  人们经常用“内修心 外修形”来形容一个人不断提升自己,城市的提升也是如此。

  精气神是城市的“内心”,“内心”足的城市就会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充满活力和战斗力,那么城市的“内心”如何表现出来呢?就是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024年年初,随着电视剧《南来北往》的爆火,坊茨小镇作为主拍摄场地也跟着出了圈。一时间,全国各地近百万游客奔涌而来。这座见证了近代中国百年发展史的工业小镇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慕名而来的游客。背后,除了潍坊近代工业文明发展轨迹的魅力,更有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精心布置的年代场景散发出来的独特韵味,帮人们留住青春回忆。

  风筝会年年有,却年年不相同。2024年4月,在第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潍坊的天上又飘满了各种“想象力”。港珠澳大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中欧班列、“一带一路”等,都以风筝的形式飞上了天空,新颖的创意和高超的制作工艺令广大网友赞不绝口,竞相奔赴潍坊一睹风采。

图源:潍坊国际风筝会综合服务中心

  2024年6月,潍坊自主打造的文化IP—凤溪地万物集夜市连续第三年开启,虽然每年只持续3个月,但却因迎合了美食、夜市、音乐等年轻人喜爱的元素而备受推崇,逢开必“爆”,成为潍坊人引以为傲的本土文化品牌,也是外地人夏季来潍坊必去的“打卡”胜地。

  日前,2024潍坊·新青年音乐节刚刚官宣,将于8月在潍坊举办,这也是“新青年”连续第3年在潍坊举办。这是一项能在短时间内聚集数万人、带动千万级消费额、传播量迅速过亿的品牌活动。作为当前全国知名的音乐界新起之秀,“新青年”举办超过3年的城市,除了起源地济南,就只有潍坊了。这背后,也是对潍坊文化魅力和文化氛围的青睐。

  文化形式是文化内核的外在展示,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内涵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富足的象征。文化形式随时代变化,推陈出新,始终以迎合大众需求的样子出现。

  无论网红景点、风筝会,还是夜市、音乐节,都是把特定文化内涵通过特定形式展现出来,刚好卡在了人们的审美点上。优质的文化内涵遇到恰当的表达方式,才形成了一个个现象级的“爆款”。

  文化自信撑起城市精气神

  每一座城市的发展进阶,都需要一股力量的拉扯。这股力量来自人,而人的力量来自对这座城市的信心与期盼。

  当人们对自己国家、城市的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时,文化自信就形成了。

  如何激发起人们的文化自信呢?潍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中做好创造和创新文章。

  从上古虞舜少耕于潍河故里到文祖仓颉造字于弥河之滨,从齐相晏婴纵横远见与辩才到东汉郑玄解读经学大道,从豪放词圣苏东坡、婉约词后李清照到北宋画家张择端、扬州八怪郑板桥,再到近代金石学家陈介祺,都在潍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根源。

图源:十笏园博物馆

  利用并发展好这些文化资源,是构建文化自信的关键一步。

  依托丰厚的文学底蕴,潍坊紧扣时代脉搏,创造出一系列优质作品。在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十三届“泰山文艺奖”、第六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评审中,潍坊市1件作品获“山花奖”、8件作品获“泰山文艺奖”,3件作品获“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获奖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潍坊市核雕大师田洪波创作的《那个年代》系列核雕作品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中国民间文艺的最高奖。

  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只有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持续旺盛。潍坊的“文化家底”不在殿堂,而在民间。古琴、剪纸、核雕、泥塑……这些世界级、国家级文化遗产,在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早已是寻常人家把玩享用、收藏馈赠的文创产品,在普通人世代日常的生活滋养中历久弥新。

  文化“两创”不只是文艺界和民间艺人的职责,更需要来自政府的支持。潍坊风筝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80%以上,昌乐鄌郚电吉他出口产量占全国出口总量40%以上,黄金珠宝年加工交易规模达到500亿元,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年产值200多亿元……越来越多人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贡献额越来越高,背后是政府部门薪火相传般的规划与推动。

  在文化力量的推动下,潍坊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是世界风筝之都、中国画都、金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国际和平城市,潍坊人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自信源于内心深处的底气,底气来自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认知。正因为对自身认知清晰,潍坊的文化事业才会生机盎然,文化创新创造才会活力迸发,940万潍坊儿女才会激扬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心中有期待,眼里有光芒,这才是一座拼经济城市该有的样子。

责编:邱琳
审签:张琨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