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生命教育绽放教室角落 学子见证绿意成长
··
近日,在伯乐实验学校四年级五班的教室里掀起了一股“绿意热潮”。班主任王老师带领学生们开展的“生命观察家”植物培育活动,让教室窗台成为了一方生机盎然的自然课堂,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生命成长的惊喜与哲思。一捧泥土、几颗种球,让教室变成了鲜活的自然课堂,更让孩子们在弯腰观察中读懂了生命的蓬勃与坚韧。
【两周见证奇迹:从泥土到绽放的课堂】
两周前,王晓老师将郁金香球茎、长寿花枝条和长草娃娃带进教室,为每个小组分配了不同的培育任务。孩子们每天轮流浇水、记录生长数据,用尺子测量茎秆高度,用画笔描绘叶片形态。令人惊喜的是,郁金香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如期绽放,火红的花瓣让整个教室焕发生机;扦插的长寿花冒出新芽,长草娃娃的“头发”已能编成小辫,这些变化成为每日课间最热闹的讨论话题。
【跨学科实践:当课堂遇见植物学】
结合语文课“诗歌”单元,学生们为盛开的郁金香创作了充满童趣的诗歌。同学们在诗中表达着对郁金香的喜爱,对她顽强生命的赞美,对她默默奋力生长的赞叹,还有对花儿美好的祝愿!
美术老师也随即鼓励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教室里的小植物,一幅幅作品呈现出孩子们对这些植物的喜爱。
随着植物生长,孩子们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为什么郁金香朝着窗户弯腰?”“我们种下的球茎是种子还是宝宝?”李老师借此开展科普小讲堂,讲解植物向光性原理,区分球茎繁殖与种子繁殖的不同,将科学知识融入生活观察。
【教育即生长:在疑问中播撒探索的种子】
“王老师,长草娃娃周末没喝水会渴死吗?”面对孩子们天真的提问,王老师总是先鼓励他们提出假设,再引导设计对照实验验证。班级设立的“植物医院”里,学生们用调整光照、自制支架等方法帮助长歪的郁金香“挺直腰杆”。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培养了观察力,更让责任感与同理心在照料生命的过程中悄然生长。
目前,四年级五班的“窗台生态角”已吸引众多师生驻足。王晓老师认为,教育就像培育种子,需要耐心等待破土的力量。接下来她计划将植物生长数据制成统计图融入数学课,例如探究长草娃娃的生长速度,调查长寿花扦插成活率,统计发芽数量计算发芽速度等,并开展“植物成长故事”征文比赛,让学科知识与生命教育持续共鸣。”
这片教室里的绿意,正滋养着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热爱。让我们期待更多关于成长的美好故事,在这方寸之间继续生根发芽。


